第五十六章(2 / 2)

帝师 锦暖儿 0 字 2022-09-29

天子终究年轻,凭一腔热血,无法驾驭满朝文武,更不要说一展报复。</p>

自己行事更要小心。</p>

此事不同于抓捕勋贵外戚,稍有不慎,既会引来百官反弹。</p>

在没有摸清线头之前,杨瓒只能将海外方物摆在最末,每讲三次农政,方提及一次。饶是如此,朱厚照的兴趣之浓,仍是显而易见。</p>

“陛下,臣今日所讲,乃是鞑靼瓦剌及兀良哈三者之势。”</p>

听到要讲北疆,朱厚照立刻精神百倍,端坐案后。</p>

杨瓒肃然神情,由朵颜三卫的奏疏讲起。</p>

“鞑靼可延汗-欲-同泰宁卫都督结亲,陛下可曾深思,其目的为何?”</p>

“拉拢,使其同朝廷生隙。”</p>

“陛下英明。”杨瓒道,“就此议事,朝堂诸公多有评议,臣与翰林院同侪亦有争论。终得一点,成与不成,都可令朝廷对朵颜三卫再生戒心……”</p>

杨瓒侃侃而言,朱厚照聚精会神,中途联系日前所学兵法,颇有所得。</p>

殿外,雨势仍大。</p>

廊下的禁卫铠甲俱湿,仍是纹丝不动,彷如雕塑一般。</p>

几名中官站在门旁,隐约能听到殿内传出的话声,多是半懂不懂,不知其意。唯有韦敏听得认真,袖着双手,偶尔蹙眉,偶尔舒展,半晌之后竟有些出神。</p>

忽然,有红裙女官冒雨行来,在殿前稍停,被小黄门引到韦敏跟前。</p>

“韦公公,陈公公那边传话,说是仁寿宫进了三辆小车。太皇太后有话,陛下讲习结束,别忙着回乾清宫,先去仁寿宫。”</p>

“有小车进了仁寿宫?”</p>

韦敏眼珠子转转,立即会意。</p>

“陛下正同杨侍读讲习,不好打扰。两位且先回去,等讲习结束,咱家立即禀报。”</p>

“也好。”</p>

有外臣在,女官不好多留,福礼之后又急匆匆离开。</p>

仁寿宫中,王太皇太后高居正位,张太后托病不在,吴太妃坐在下首。</p>

十名少女分作两列,跪在殿中,皆是同样打扮。</p>

桃红裙,淡绿的窄袖褙子,梳着三小髻,发鬓攒着两到三枚珠头钗,耳挂银珰,映着灯光,更显得蛾眉皓齿,冰肌雪肤。</p>

自天子除服,仁寿宫和清宁宫就开始忙碌。</p>

各府举送的美人陆续抵京,先由中官女官鉴审体肤。过初选者,再由画师绘成小像,录明籍贯,呈送宫中。</p>

最先是北直隶,其次是金陵,再次是两淮江浙,最后是西南等地。</p>

画像呈上之后,两宫几乎挑花眼,最后才选出百人,暂且安置在东安门外。每隔两日,召十人入宫,由两宫亲选。</p>

画像再好,终有出入。无论王太皇太后还是吴太妃,都要亲眼看过才放心。若是中途出了岔子,出现汉晋时的事,不免贻笑大方,更对不起大行皇帝的嘱托。</p>

“你瞧着怎么样?”</p>

“都是水灵灵的柔枝嫩叶,瞧着就喜欢。”</p>

今日宣召十人,均得两宫看好。</p>

张太后也选了几个,却是不合太皇太后之意。脾气上来,又不敢-顶-撞,干脆托病不出,连未来儿媳的面也不见。</p>

吴太妃想劝,却不知该从何劝起,便也丢开不管。张太后不能自己想通,说破嘴皮子也没用。</p>

少女们跪在地上,久久不见叫起,心中皆是忐忑。</p>

有耐不住性子的,小心抬头,当即被殿中女官和中官记下。稳稳静静,始终不见改色的,同样被记下。</p>

前者多会被落名,后者可进入终选。只要表现好,不登凤位,也可在天子-后--宫-中有一席之地。</p>

夏氏女跪在第三排,一头乌黑的发,柔滑似上好绸缎,年龄尚小,亦是楚腰蛴领,桃花娇娆。</p>

吴太妃微侧身,向王太皇太后示意。</p>

“娘娘觉得如何?”</p>

王太皇太后仔细看了两眼,不禁皱眉道:“样子是好,只是还没及笄,小了些,怕是劝不住天子。”</p>

翻过年,天子才虚岁十六,再选个更小的皇后,性子不定,万一长歪了,成个倚姣作媚的,宫里怕不得清净。</p>

“小不要紧。”吴太妃道,“娘娘正可多看顾些。”</p>

王太皇太后同样侧身,低声道:“你可真看好了?”</p>

“样子好,性子也沉稳,眉眼有几分英气。”吴太妃道,“我看着不错。”</p>

“恩。”王太皇太后斟酌片刻,道,“先把人记着,等都看过再细选。”</p>

“也好。”</p>

两人商量间,又有两个少女禁不住抬头,结果自然是被女官记下。还有一个少女顶不住压力,当殿昏倒,被女官扶出去,自是断了进宫之路。</p>

又过小半刻,余下的九名少女被叫起。</p>

按照先时女官的教导,一一出列,道出籍贯何处,编入何户,年方几何,便退后不再多言。</p>

王太皇太后和吴太妃端坐在上,没有多问。</p>

待最后一个少女话落,吴太妃唤中官宫人捧来宫绸,每人赏一枚金钗,一盒香膏。</p>

雨仍在下。</p>

少女们走出仁寿宫,登上由中官牵引的小车,悄无声息的离开宫城。</p>

晕倒的少女醒来,知晓进宫无望,靠在车壁愣愣的出神,车厢内更显得安静。</p>

行至东安门,引车的换了人,少女们才敢将车窗推开一条缝。看着街景和窗外的雨水,回忆起在仁寿宫中所见,都有着压抑不住的惶恐和兴奋。</p>

与此同时,一辆大车停在玄武门前,车上下来一名中年汉子,两名十七八岁的少年。</p>

汉子谢过赶车的把式,交付过车资,取出仔细包裹的路引,排队等着进城。</p>

“山娃,四郎家信里留的地址,你可记着?”</p>

“六叔放心,我都记着。”一个穿着短衫,浓眉大眼的少年道,“来时族长爷爷都给写好了,过了城门,寻人打听就是。”</p>

“那就好。”汉子道,“四郎考中探花,做了官,咱们一族都跟着扬眉吐气。你们可听好,进城后不许给四郎丢脸!”</p>

“六叔放心,来之前,族长爷爷都吩咐过,咱们不能忘。”</p>

说话间,队伍行进速度加快。</p>

叔侄三人向城门卫-道-明身份,取出路引。</p>

一名锦衣卫百户巡视走过,听三人是涿鹿县出身,又是姓杨,不觉留意。</p>

“来寻人?”</p>

“正是。”</p>

中年汉子搓搓大手,有几分局促。</p>

“族里儿郎考中进士,家里接到信,就来看看。”</p>

锦衣卫最擅长套话,几句就打听清楚,这三人是杨瓒的亲戚,来京即为寻他。</p>

“几位是杨侍读的族人?”百户笑道,“几位若要寻人,按照这上面的地址必要扑空。”</p>

中年汉子吓了一跳,两个少年也面露惊慌。</p>

“官爷,可是、可是我家四郎……”</p>

“莫要担忧,杨侍读并未出事。是我话说得不明白。”百户笑道,“杨侍读现居长安伯府,这个时辰,八成还在宫里为天子讲习。你们去了,自然寻不到。”</p>

住在伯府?为天子讲习?</p>

我的个天老爷!</p>

三人都是瞪大眼,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p>

“本官同杨侍读有几面之缘,既然遇上,几位不妨同本官来,免去寻人问路,多费几番周折。”</p>

京师之地,人生地不熟,对方不像在骗人,到底是应不应?</p>

中年汉子拿不定主意。</p>

先时被唤作山娃的少年,拉了拉中年汉子的衣袖,道:“六叔,还没请教这位大人高姓大名。”</p>

“对,对!敢问大人贵姓?”</p>

紧张之下,汉子舌头打结,话说得有些结-巴。</p>

“本官姓钱,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p>

钱宁笑得和气,几句话打消三人的戒心,分出数名校尉力士继续巡逻,亲自为三人带路,前往东城长安伯府。</p>

一行人离开不久,两辆披着雨布的骡车行至城门前。</p>

“这个时候出城?”</p>

城门卫查看路引,心生疑惑。</p>

往北边,还是宁夏,是何缘故?</p>

车夫解释不清,一辆骡车的车门推开,着青色儒衫的闫璟探出身,道:“在下乃今科进士,家父外放宁夏为官。日前来信,言重病不起,故开取路引,前往侍疾。”</p>

话说得清楚明白,京城路引也做不得假。</p>

城门卫放行,闫璟坐回车内,侧靠着车壁,开始闭目养神。</p>

行出不久,车厢外传来老仆的声音:“老爷,既已出了城,可不忙着赶路。雨太大,先寻个地方躲躲?”</p>

“不能停。”闫璟睁开眼,道,“父亲病重,必须早日赶至宁夏。”</p>

“是。”</p>

老仆应诺,扬起马鞭,不再多言。</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