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逆事件后,只有奇皇后及皇太子,不认为皇上会有太大的改变,会有什么不同;都认为此次孛罗犯逆的事件一过,没人再禁止皇上过去乐此不疲的「演碟儿」等佛事、诸项大法,只怕又要故态复萌,朝纲败坏了。
所以便趁着扩廓护驾皇太子回京城的机会,奇皇后与皇太子极力地暗示,要扩廓带着大军入宫,藉此机会逼迫当今皇上禅位,让皇太子早日继承大统。
不过,扩廓也不是未见过世面的「有为」青年,况且父亲察罕生前,便一再地告诫,不要参与宫廷斗争,宫斗不是武将的专长,暗地被牺牲、被坑了,可能还要感激仇人!
察罕交代的武将本份,便是统领军队、训练将士,筹备军需,驻扎重地,以备不时之需。就算要介入宫斗,也要有真正地实力,与备妥的方案。
况且,仅仅是皇后与皇太子的暗示,毫无计划;相较于皇上策画的诛逆行动,展现出的明快果决,此时去逼迫皇上禅位,反倒像是自找死路?
九月,扩廓帖木儿扈从皇太子至京师,扩廓将大军驻扎在大都城外三十里处,仅带着少数的亲卫队入宫,明白地「暗示」,放弃拥立新君的机会。
而皇太子及奇皇后则是好生失望,失去了趁机逼迫皇上禅让的大好机会。
两人心中,可不只怨叹了好几回,更是私下对扩廓骂了好几回。
元帝到目前为止,还算满意,诛杀逆臣,皇太子回宫,虽然率领大军进京,但看来也没有非分之举,这个扩廓很识相,很好,不错,便下诏:
以伯撒里为太师、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扩廓帖木儿为太尉、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同监修国史、知枢密院事,兼太子詹事。
而逃窜在外的逆党呢?
十月,获老的沙,伏诛;十二月,获秃坚帖木儿,伏诛。
年轻有为的孛罗帖木儿,就如此终结了自己的一生。
原本也想为大元尽一份心力的孛罗,原本想当个改变大元朝廷的忠臣,却因为一步「行差」,终究落得一场空,不仅身败名裂,还背负了史书上「逆臣」的罪名。
在大元朝的正(元)史上,只记载着两个逆臣,一个是元英宗时期的铁失,一个便是孛罗帖木儿。
臣子有忠臣、奸臣、佞臣、宠臣、叛臣、逆臣,史官、史书会特别作传传世。
像先前被孛罗所杀的右丞相搠思监,元史上就列为「奸臣」,朴不花列为「宦者」。
孛罗为什么是逆臣?
孛罗帖木儿身为大元朝宰相(中书省右丞相),却被皇上「密谋」杀害,欸!不对不对,应该是孛罗大逆不道,被皇帝「就地」处死才对。
既然「大逆不道」,当然就是逆臣了啊!
这样说也过于笼统,说孛罗背叛吗?不,孛罗是忠于大元的,不论是刚当丞相时,或是荒淫无道时,至少孛罗都是大元的丞相,并没有篡位之意,以及篡位之作为。
逆和篡,是不一样的,篡则是叛臣。
其实孛罗,就是违逆了皇上,触犯了龙麟,虽然孛罗在做这些违逆之事时,当时的皇上不一定说你大逆不道,甚至还说你为国为民,做的很好。
但实际上,皇上就是觉得你「大逆不道」,皇上要你死,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只是时机上的问题。
孛罗事件过后,元帝变得如何?从此改革图变?
错!就如奇皇后和皇太子所预期,故态复萌,恢复了原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