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肯定是不合适的,那就是文,或者宣了,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p>
“文宣虽尊,但却不合适太后。</p>
天上有日月同辉,地上同样应当有二圣,太祖高皇帝谥号为高,太后同样应当谥号为高,称‘高皇后’。</p>
众卿以为如何?”</p>
以为如何?</p>
你都这么说了,我们还能说什么?</p>
况且吕雉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的确是一代圣君,群臣纷纷道:“丞相所言极是,当为太后上谥号‘高’,以彰显太后功德。”</p>
这是洛新对朝臣服从性的测试,他要看看在太后崩后,这些朝臣是否心中起了其他的想法,目前看来还是没问题的,然后他又抛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太后崩逝,应当以何礼下葬,葬于何处呢?”</p>
这一问就将朝臣都问蒙了,当然是以皇后的礼节下葬,和先帝葬在一起啊。</p>
等到有人将疑问问出之后,洛新严肃道:“高后是史上第一位皇后,而且还是临朝称制的摄政,口称朕,亡曰崩,谥为高。</p>
如果按照普通皇后的礼节下葬,这难道能彰显高后的尊贵之处吗?这难道能彰显高后与高皇帝并列为二圣的崇高地位吗?</p>
这实在是不妥当,群臣应当再议!”</p>
洛新的话就像是一场风暴,瞬间席卷了大殿,没人相信这件事会是洛新单纯的为了太后的身后名而做,所有人都在思考其中的政治意味。</p>
打压刘邦的政治地位和提高吕雉的政治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洛新的权力来源就是吕雉,和刘邦完全没有关系。</p>
洛氏的声望再高,实力再强,但只要还不能彻底的镇压天下,就依旧需要依照一些规则来做事。</p>
洛氏最优势的一点是,可以无视很多的潜规则,很多时候至少都能够体面的退场,而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p>
刘盈见到群臣议论纷纷,直接说道:“丞相,朕以为,不如直接将母后以天子礼仪下葬,口称朕,亡曰崩,葬为陵,这样足以让母后显贵了。</p>
众卿以为如何?”</p>
这是唯一的办法,反正生前都得到了假天子的地位,死后以天子礼仪下葬,群臣虽然有些震撼,但并没有觉得很难以接受,吕雉毕竟是太后,是皇室自己人。</p>
洛新表情微微松开,实际上这件事同样是吕雉想要的,她不想和刘邦葬在一起,既是出于个人感情,又是因为位格的需要。</p>
她要一座帝陵!</p>
洛新答应了这个要求,没想到刘盈直接提了出来。</p>
这两件大事一结束,剩下的就是摄政皇太后崩逝之后,亲政的皇帝了。</p>
虽然还有一位威望权力都极大的辅政大臣在,但刘盈终于成为了真正的皇帝,群臣都目光灼灼的望着他,尤其是二代留侯,目光之中满是火热。</p>
当年吕氏作为外戚多么的显赫啊,现在终于轮到张氏了。</p>
一位皇后!</p>
即便是当年在韩国五代相韩的时候都没有这么显赫过,东阿侯的权力虽然大,但是年纪毕竟渐渐大了,而皇后还很年轻,只要东阿侯一死,这朝廷最显赫的就是张氏了。</p>
刘盈望着眼光火热的群臣,又望了一眼身边的洛新,朗声道:“母后宾天,遗诏丞相东阿侯辅政。</p>
朕幼时,东阿侯便救朕于万军之中,后来母后以此功为东阿侯封侯。</p>
从幼时到现在,一直是东阿侯在教导朕,他教朕治国,教朕爱民,教朕亲近宗亲,教朕恩赏功臣,他为了朕的江山殚精竭虑,他对待朕,就像是父母之爱子,朕实在是不知道该要如何报答他。</p>
母后赐予了东阿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荣耀,朕所能赐予东阿侯的就是大丞相之位,使东阿侯佩金印金绶,称相父。</p>
再赐相父九锡,出警入跸。</p>
天下人除朕外,见东阿侯都应当行礼,纵然是皇后也不例外。”</p>
哗!</p>
大殿瞬间喧哗起来,加九锡,出警入跸,再加上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到底和天子还有什么区别呢?</p>
————</p>
及高后崩,孝惠甚亲新,事之如父,乃赐新九锡、出警入跸。</p>
群臣谏之,孝惠不悦,曰:“朕叹之,母后已赐相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朕赐九锡,出警入跸,不足表朕之心。</p>
生我者高帝,育我者相父,勿要再言。”——《史记·东阿侯世家》</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