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皇阿玛,都是你的错!(终于码完了,谢谢大家支持)(2 / 2)

顺治大和尚一愣,看着儿子问:“玄烨,伱现在有灭吴三桂的实力吗?”

这个当然是没有的!

被顺治戳破了谎言,康熙那是一脸的不高兴——都是你这个阿玛糊涂,趁着满洲重臣名将还在的时候把吴三桂除了不行吗?亲征之后就派人去湖广搜捕李自成不行吗?

“阿玛,我现在虽然没有一下子灭亡吴三桂的实力,但却有堵住祁山和秦岭的把握!”康熙自信地说,“只要能把吴三桂堵在云贵川,慢慢剿杀是没有问题的。只是.”

顺治见康熙欲言又止,就接着他的话头往下说:“只是李自成一旦做大了,就有可能再变回流寇,越过长江、汉水,一路杀入中原?”

康熙点了点头:“阿玛所言极是,孩儿担心的正是李自成做大后北上中原那个诸葛亮的《隆中对》里面为刘备规划的复兴汉室之路,不就是刘备取关中,关羽入中州吗?两路只要有一路得手,曹魏就完了。如果不是关云长大意失了荆州,这隆中之对极有可能成真!”

康熙的担心并不是没道理的,虽然李自成眼下摆出了一副要当坐寇慢慢经营“湘北根据地”的意思,但他毕竟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了,再经营个十年八年的,用不着康熙去剿,他自己就凉了。

如果他还想在有生之年再过一把君临天下的瘾,就必须在做大了一些后,纠集个十万八万反贼渡江北伐。而眼下的形势,康熙就算能堵住祁山、秦岭,也不可能把吴三桂灭了。吴三桂一出祁山不成,也还能二出三出四出.如果李自成杀进中原来个横冲直撞,那形势不仅和隆中对里说的差不多,好像和当年明清相争时也差不多。只是崇祯换康熙,皇太极换吴三桂,李自成还干李自成。

顺治已经明白了康熙的心思,但是却没有在吴三桂和李自成之间做出选择,只是淡淡地说:“李自成可以为祸天下十数年,绝不是可以轻易剿灭之贼.要不然当年崇祯皇帝早就灭了此贼,也不会有后来自挂景山之祸了。”

他这是在提醒康熙千万不能轻敌别想着派个万儿八千大军就一鼓作气灭了李自成!

李自成要那么好灭,哪儿还有大清天下?要灭李自成,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康熙皇帝当然能听明白顺治的话,他之前也在犹豫是应该稳扎稳打,还是应该一鼓作气。现在听他爹这么一说,终于下定了决心,只见他重重点了下头,道:“阿玛,孩儿明白您的教诲了!您的意思是狮子搏兔须尽全力只有荆州将军、湖广总督他们全力以赴,才能一举剿灭李自成此贼!”

什么?你个小孩子怎么能这么理解我的话?顺治大和尚都傻眼了。

他刚想再和儿子好好解释一番,康熙已经抢先开口了:“阿玛,您这些年在五台山住得还习惯吗?要不要换个地方?孩儿这次要亲征去陕西,北京城内只留了福全和太皇太后,实在不大放心,阿玛您能不能回北京当个太上.和尚?”

回北京.当太上和尚?

这是啥意思?

顺治一下就愣住了,这个世上有当太上皇的,有当和尚的,可这太上和尚算什么?这小麻子是什么意思?不对啊.天家无父子!

不过顺治也没愣太久,就已经反应过来,马上拿出了一副无欲无求的表情,摇摇头道:“玄烨,有太皇太后在,北京城是乱不了的.你放心吧。我不回去,也回不去,因为太皇太后是不想再看见我这个不孝之僧的,阿弥陀佛!”

念完佛号,顺治大和尚就缓缓合上了眼皮儿,开始念咒了:“嘛咪嘛咪哄,嘛咪嘛咪哄”

看见顺治大和尚又是一副只爱佛祖不爱江山的模样,康熙这才吐了口气,双手合十,向着自己的阿玛行了个佛礼,然后才转身离开去给鄂扎、蔡毓荣下达围剿“湘北根据地”的圣旨了!

李自成.必须得好好剿!

不过此时的康熙大概怎么都不会想到,他很快就要收到新的“反情”了广东那边又有人要造反了!

这个大清是反贼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啊!

“王爷,王辅臣和王大头已经反了!”

“王爷.您可不能不管他们啊!您要不管,等他们分完了香山、新宁、新会三县的土地,再分完肇庆一州十一县的土地,就要来打广州城了!”

“王爷,姓王的父子现在完全照着《天朝田亩制度》在行事他俩一定已经入了天地会!”

“王爷.王家军里面有许多官兵都已经把辫子都给剪了!”

“王爷,他们真的反了,您快出兵吧!”

广州城内的大佛寺外,这个时候也成了破落地主告状请兵的聚集之地了。来广州告状请兵的破落地主都来自香山、新宁、新会三县.都是那些家里头的土地被王忠孝“强制兑换”了的大地主,也甭管有没有拿到“澳门户口”和“香岛户口”,这状总是要告一下的。

而且他们的状告得也挺在理儿的,因为王忠孝在香山、新宁、新会三县的均田就是严格照着《天朝田亩制度》上的办法来的。

王大头在这三个县搞得不是吴三桂的“卫所制”,也不是李自成的“府兵制”,而是对贫下中农最友好,也最容易维持的“分田”加“乡兵”加“五斗米税(这是广东水田的标准)”的方案。

实际上,中国大部分朝代的税赋都不算高,即便是明末的“正税加三饷”,其实也没多少。但是劳役、税赋不公和基层操作空间过大这三个弊端,却是一直都存在的。

其中的劳役因为是无偿的,所以地方官吏往往会不爱惜役夫,甚至会肆意虐待服役的百姓。

而税赋不公又分为地区间的不公和士绅、百姓间的不公。譬如广东在明朝就存在严重的税赋不公问题——广东人交税太少!太不公平了!

广东在万历年张居正改革时确定的田税总额然不到一百万石,那陕西都有一百七十五万石呢!

而且陕西境分布着宁夏、榆林、甘肃(当时陕西、甘肃没有分省)三大重镇,这些军镇所辖的土地人口并不纳入各省田税总额。而卫所军户所承担的税额又远远超过民户!

另外,明朝万历之后,各省税收大多可以折色收取白银。而广东这边是海贸中心,银子可比陕西那边好赚太多了!佛山铁业、潮州陶瓷,还有丝绸、茶叶、白糖.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从洋鬼子那里换到一船一船的白银。

白银一多,农产品自然比较贵,农民的税赋压力也就轻了。

所以广东人在税赋上遭受的痛苦和陕西人根本没法相比.历史上广东人比较爱大明的原因大概也在这里吧?

大明的税收得那么少,走私又不管(管不了),下南洋也随便了,而且广东也没什么藩王。曾经封过一个朱瞻墺到韶州,但是这货很不喜欢广东,没当多少年就去江西上饶祸害江西人民了。

另外,地区之间的税收不公并不只存在于省与省之间,在一省之内,甚至一府一州之内,不同的县之间也会有不同的收税标准。

除了地区间的税赋不公之外,士绅地主的税收优惠又是一个极大的不公!

而不公越多,基层的官吏和士绅操作空间就越大!他们的操作空间越大,不公就会越多这基本上就是个恶性循环,最后一定会造成小农大量破产,加速土地兼并!

为了尽可能久的维持均田成果,王忠孝就制定了一个“高税率”、低兵役、无徭役(雇役)、无摊派、无优惠的税收和兵役方案,作为均田的配套。

而他怎么一折腾,受到伤害的可不仅是地方上地主士绅,连把持乡里的胥吏阶层也大为不满!再加上他的这一套均田和税收、兵役之法,全都和大清的体制不同。

所以有一大群人到广州告王家父子造反也就一点都不足为奇了!

(本章完)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