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一边摆放着茶碗,一边自顾自地开口。</p>
“其实太祖分封诸王,一是为抵御北虏之患,二是为防范权臣把持朝政,三则是转移功臣宿将手中的兵权了,总而言之,‘藩屏帝室’是太祖朱元璋分封的终极意图,第一次大行分封时,他便讲明了分封乃国家长治久安之计,当以史为鉴,惩宋元孤立之弊。”</p>
“而后迄今为止,直到太祖朱元璋前不久薨逝,他也册封了十九位藩王,老先生知道知道这些藩王封地有什么规律吗?”</p>
“规律?”暴昭再次感到迷茫。</p>
太祖分封藩王有什么规律?</p>
难不成太祖还有其他深意不成?</p>
直到苏阳将手中茶碗一一摆放好,形成了三条长短不一的线,暴昭瞳孔猛地一缩,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些茶碗。</p>
朱棣起初还很茫然,不过他认真观察了一番,瞬间脸色大变,惊得豁然起身。</p>
“贤婿,这……这些是……”</p>
“没错,每只茶碗代表一位藩王。”</p>
苏阳淡淡地开口解释道。</p>
“第一道线,可以看做长城防线,藩王尽皆就藩于军事要害之地,从西到东依次为肃王、庆王、晋王、代王、谷王、燕王、宁王、辽王,共计八个藩王,封地全是军事重镇。”</p>
不等苏阳继续开口,朱棣就抢先一步道:“第二道线是黄河防线,依次是秦王、周王、鲁王、齐王,封地不是战略要害之地,就是繁华富庶的前朝古都!”</p>
“第三道线则是长江防线,分布着楚王、湘王和楚王,封地同样关键!”</p>
顿了顿,朱棣伸手取来一只茶碗,放在了第三道线后面。</p>
“这里,就是金陵帝都,大明王朝的京师!”</p>
通俗易懂的解释,使得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三道防线。</p>
尤其是暴昭,此刻更是脸色苍白,恨不得立即写密报传回京师。</p>
“想必老先生也看明白了吧?”</p>
“太祖高皇帝分封诸王,封地并非是胡乱册封,而是给大明留下了一条后路!”</p>
“这三道防线藩王所在之地,全都可依仗地势天险,即便北元蛮夷大军来袭想要突破也不容易!”</p>
“诚然,大明如今国力强盛,北元蛮夷再无南侵之力,可盛极必衰,此乃常理,过了一百年、两百年后,谁能够保证大明还能如现在这般强盛呢?谁又能保证这期间北元蛮夷或者是其他异族不会崛起呢?”</p>
“若是日后大明国力衰微,而北元崛起强胜,他们想要重返大明夺回中土,大明依旧可以靠着太祖高皇帝留下的这三道防线,抵御北元蛮夷,给子孙后人留下一条后路!”</p>
“可是现在,新帝朱允炆不计后果地强行削藩,首当其冲者更是处于第一线的边疆塞王,将太祖高皇帝留下的三道防线破坏殆尽,试问当北元杀入长城之际,何人前去阻挡?”</p>
“如今朝廷执意削藩,三道防线从内部不攻自破,即便太祖高皇帝再如何高瞻远瞩也于事无补,百年之后大明国力衰微异族趁势崛起,大明必亡!”</p>
“书生治国,秀才朝廷,目光短浅,愚昧无知,最善纸上谈兵,不计后果,只看利益!”</p>
苏阳叹了口气。</p>
“太祖分封诸王,目的很是清楚,藩屏帝室,国柞永久!”</p>
“何为‘藩屏帝室’,正是让这些藩王守住国门,当北元蛮夷有朝一日杀入长城的时候,这些老朱家的子孙后人充当一道道防线,为朝廷争取一线生机!”</p>
“皇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才是‘藩屏帝室,国柞永久’!”</p>
皇子守国门!</p>
君王死社稷!</p>
朱棣喃喃自语,神色渐渐凝重。</p>
暴昭脸色苍白如纸,不见丝毫血色!</p>
这一刻,他原本无比坚定的内心,却开始隐隐动摇!</p>
刑部大司寇暴昭,此时此刻迷茫到了极点!</p>
皇帝陛下,这一次,真的错了吗?<b>最新网址:</b>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