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谋辽东亲临代郡(1 / 2)

 长安城,马超接报,忧喜参半,忖道:“虽然代郡已经拿下,但是袁尚兄弟盘踞在范阳,攻打是必然的,然而杨兆只有五万骑兵,恐怕难以破城。何况张辽窥伺在侧,若骤然相攻,如之奈何?不行,我得亲自去一趟!不然放心不下!”思及此,遂下令召集李开、徐庶、李迪于书房议事。

少时,三人入见,叙礼毕,马超道:“杨兆得阎柔之助,已下代郡,上谷亦在囊中。然袁氏兄弟盘踞范阳,至今仍无降书送达,我意亲往代郡一行,诸位以为如何?”

李开起身道:“主公不可,细作报说曹操仿效我军,精兵简政,目今洛阳已聚大军五万,宛城亦有精兵三万,若闻知主公前往幽州,定然举兵来攻!不若遣将统军前往,且有孝直在彼,谅无大碍!”

马超道:“孝直多谋,杨兆悍勇,取范阳乃迟早之事。超所虑者,冀州张辽也!其人刚勇多智,且有程昱相助,不可小视!若其分兵袭扰,或为大害!再者,超若往代郡,曹操必亲临信都,如此长安稳若泰山!”

徐庶道:“既然幽州战事并不足虑,主公为何执意前往代郡?庶愚鲁,望主公解惑!”

马超道:“元直忘却昌黎、辽东诸郡乎?我军若攻取范阳,张辽岂能袖手?若其来攻,何日可得幽州全境?”

徐庶讶然道:“辽东等郡皆乃苦寒之地,取之何益?”

马超道:“元直有所不知,辽东虽寒苦,但矿藏丰富,又临近大海,乃用武之地!若取之,非但冀州一鼓可下,青、徐亦在掌中矣!”

徐庶闻言,愈加不解,建言道:“庶实不明主公之意,然则依庶之见,进取辽东不如东进洛阳!进而袭取许都,迎天子还都于长安,则天下立定也!”

马超反问道:“向日曹操迎驾于许都,可曾立定天下?”

徐庶闻言一窒,未及答话,只听马超接着道:“再者,洛阳、宛城如掎角之势,钳制长安,我军岂能妄动?故冀州不下,超绝不出潼关!”

徐庶沉声道:“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主公万不可舍本逐末!”

马超心说:“徐庶虽然智计超群,但跟我一比,就显得见识短浅了。你们那里知道辽东的好处?不光是辽东,我还准备拿下东三省呢!”思及此,不由暗自得意,谓徐庶道:“取辽东之利,元直日后便知,现下多言无益。”

李开深知马超但有所谋,无不中的,忙对徐庶道:“元直勿虑,主公神机,我等岂能忖度,但听吩咐便是。”

徐庶苦笑不已,拱手道:“既然主公已有定计,庶便不多言了。敢问主公何时出兵?庶请令相随!”

马超道:“出兵之事稍后再议。”言毕,目视李开问道:“现今长安有兵几何?”

李开答道:“新军五万,且已操练数月,足可上阵!”

马超暗喜,问道:“若再征兵三万,何日可得?”

李开道:“主公不必为兵员之事忧心,莫说三万,便是再征十万,无需三月,便可得之!”

马超讶然,惊问道:“为何如此容易?”

李迪微笑接口道:“主公有所不知,现今雍、凉二州及河套诸地有民百万户,人口近八百万,百姓皆以从军为荣,何愁兵员?!”

马超大吃一惊,起身道:“既然如此,文优可再征兵五万,潼关增兵一万,剩余暂由李敢统之,卫戍长安!”心下却道:“七年而已,至于增加这么多人口吗?是不是得控制一下?要不要来个计划生育什么的?”

李迪又进言道:“主公,并州百姓皆采矿冶铁,田地荒芜,虽衣食无忧,但长此以往,恐不利治理,故迪思得一策,不知是否可行。”

马超见说,顿时忆起此事,忙问何策。

李迪道:“可迁扶风、京兆等人口大郡之百姓,前往并州定居,但眼下百姓富庶,恐无人愿往,须主公下令方可。”

马超笑道:“此事易耳,叔明可以大将军府之名义,广贴告示,上书:凡自愿迁往并州者,即分发田地粮种,由官府无偿建造房屋,且免赋税一年,所属子弟优先参军。想必定有大批百姓愿往。首批先迁十万户,以观后效。”

李迪道:“主公此计虽妙,但恐靡费颇多,迪以为,只优先参军一条便足矣。”

李开接话道:“叔明何其吝也?莫非忘却主公舟水之论乎?况且背井离乡,诸多苦楚,想必叔明亦有体会。”

李迪老脸微红,争辩道:“文优莫要顽笑,目今虽钱粮富余,但幽州寒苦,百姓皆食不果腹,急需粮草供给,文优岂不知细水长流乎!?”

马超见李迪羞恼,忙出言道:“我意于河套再筑一仓,叔明以为何处为佳?”

李迪见问,斜睨李开一眼,拱手道:“主公,安定已有粮仓,河套无需设之,迪以为,不如筑于河西,便于运粮幽州,且庞将军亦可就近取粮。”

马超然之,吩咐李迪即刻行文,令高柔于河西择地筑仓,以永盛名之,并调拨安定、兴平二仓粮草,发往新设之永盛仓。然后传令大军集结,择日出征。

徐庶见此,再次出言道:“庶请令随军!”

马超闻言,微笑道:“幽州易得,何需元直亲往?超另有要务交予元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