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体纯和李来亨相视一眼,微笑颌首,说道:“如何作战,全由先生指挥便是。”
黄立拱了拱手,也不客气,下达了一道道命令。
在军官和士兵的指挥和监督下,两千多清军俘虏扛着锹镐出阵,在距离城门和高唐观将近两里停下脚步,挥锹抡镐地干了起来。
高唐观虽然居高临下,火炮能打到两里,但准头儿很差,这个距离也是比较安全的。
按照作战计划,明军将掘出数道壕沟,直逼城下,与清军挖掘的壕沟相通。同时,争取将高唐观与城内的联系切断。
这边灰土扬场,干得热火朝天,黄立则来到了火箭炮发射阵地,指点着炮兵们把轰击范围集中在广济门和高唐观的通路上。
二十多天的加班加点,一共制造出了大小火箭一千三四百枝,除灌装火油的燃烧型外,还有更加简单的爆炸型,用来装备步兵。
数量并不是很多,只有五百来枝,但用来轰击敢出城野战的清军,还是勉强够的。
“拔掉高唐观这颗钉子,就能居高临下,轰击巫山城。”黄立再次举起望远镜,估测着距离,嘴角微抿,露出淡淡的冷笑。
如果清军下山作战,就失去了防御的优势;如果城内清军出城接应,同样要遭到明军的攻击。
一门门火炮在步兵战阵的侧翼被架好,足有四五十门,炮口斜指前方,准备着轰击敌人。
这些火炮大多是夷陵之战的缴获,多在五六百斤左右,在前膛炮中属于轻型,也方便于船只运输。
并不要求这些火炮与城上或寨上的敌炮互轰,那样做的结果已经在第一次攻打巫山时得到了验证,是失败的。
但这些火炮却能使明军在局部战场,具备一定的火力优势。或者是震慑清军,使其不敢轻易出城作战。
而操纵火炮的炮兵,有不少都是清军的俘虏。作为技术兵种,他们得到了特殊的优待,已经是明军中的一员。
“还真是严阵以待,无懈可击呀!”李国英瞭望着战场,微眯起了眼睛,有些不解地说道:“贼寇在掘壕,是要借此靠近城墙?”
壕沟刚刚开始挖掘,具体走向还看不清楚,清军众将也搞不清楚敌人意欲何为。
“应该如大人所料。”梁如琦附和道:“否则,挖来何用?”
李国英捋着胡须,思索良久,也没有准确的判断,也只能继续观察。
中午时分,数条壕沟的走向才清晰起来,有直向西城挖掘的,有转弯要横亘在城池和高唐观之间的。
“贼寇竟然还有分隔围困高唐观的目的?”李国英来不及吃饭,扒着城墙,皱紧了眉头。
数千人的轮流分段施工,使得挖掘进度很快,数条壕沟纵横延伸,如同绞索一般,逐渐收紧。
“大人,就算敌人围困高唐观,凭借里面的粮草物资,也能支撑半月以上。”郑蛟麟并不觉得如何紧张,在旁宽慰道:“我军出击也只过是阻止填壕,且不能长久如此。”
李国英微微颌首,说道:“现在当然不是出击的时候,敌人若围困高唐观,我可不予理会。但敌人要进攻,则必须要出兵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