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天军事会议上,大家一致要求去攻城。</p>
没想到萧渊明有用的本事没有,倔脾气却比谁都大。你们不是想起高调么,我偏不同意,反正现在我是主帅,没我的命令我看谁敢动。</p>
众将面面相觑,无可奈何。</p>
此时彭城城里已经被淹得稀里哗啦,守军和百姓都被迫跑到高处躲水,正常的做饭睡觉都困难,守城工作更是漏洞百出。王则本来都快绝望了,但他之前有过弃城的前科,如果这次再随便放弃,面子上实在挂不住。他决定再坚持坚持,撑一天算一天,哪怕敌军杀进城的时候投降也比不战而降好听一点儿。</p>
萧渊明等着王则投降,王则等着萧渊明进攻。</p>
双方一耗就是一个多月,最后终于成功把东魏的救兵给等过来了。</p>
年初讨伐侯景的时候,领兵的主帅是韩轨,可惜实践证明这个哥们的水平不太行,所以这次高澄打算换人,让他的叔叔高岳担任主帅,让潘乐做副手,任务是先解彭城之围,再转过头去收复被侯景卖掉的地盘。</p>
陈元康表示这个安排不合适。</p>
南梁大军的人数虽多,但从主帅到将领都是平庸之辈,所以救彭城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付侯景。</p>
高岳是高家本族,资历也够高,让他居中坐镇倒是没问题,但他多年不在第一线打仗,经验和谋略相对侯景并没有优势。而潘乐就更不用提了,只是个战将而已,反应慢见事迟,让他去打侯景更白给。</p>
高澄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看派谁过去合适?</p>
陈元康说高王去世前交代了啊,大将军你咋忘了呢?众将之中能对付侯景的,唯有慕容绍宗一人而已。</p>
高澄当然记得高欢临死前交代的话,他一直没正式启用慕容绍宗,是因为心里还有些顾虑。</p>
慕容绍宗毕竟是从尔朱兆那里投降过来的人,并非高氏嫡系,如果贸然把他空降成主帅,其他那帮勋贵们会不会闹情绪?另外,难道我老爹就那么神?说的就那么准?我东魏这么多人,真的一个能对付侯景的都没有?</p>
陈元康道:“大将军你就别犹豫了,高王识人的本事比咱们强得多,按他说的办肯定没问题。你如果担心别人有意见,具体操作上还是可以让高岳当主帅,但实际指挥工作委托给慕容绍宗。”</p>
高澄再三考虑之后,最终同意了陈元康的建议。</p>
高澄很清楚自己眼前的处境,现在侯景公开造反,南梁趁火打劫,西魏在边上虎视眈眈,国内还有很多怀疑的声音,局面对他而言是空前的不利,如果不能尽快解决问题,他的接班过程很可能要翻船。</p>
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现在最重要的是取得一次像样的胜利,证明自己的实力。</p>
他已经没有太多试错的机会了。</p>
十月,四十七岁的慕容绍宗被正式任命为东南道行台,节度三徐二兖五州军事,率领大军去救援彭城。</p>
在被雪藏了十五年之后,慕容绍宗终于有了正式登场展露才华的机会。</p>
从仕途发展上来看,慕容绍宗这些年过得可以说是相当不如意。他归顺高欢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是邺城的图书管理员(掌管府库图籍),之后只带兵讨伐过一些小叛乱,从没有在正面战场上亮过相,后来好不容易当上了刺史,结果被人诬告说有复国谋反的野心,直接被免官调回了朝廷。</p>
慕容绍宗其实也习惯了,因为他的姓氏已经决定了他必须小心翼翼地过日子。</p>
慕容绍宗虽然是尔朱荣的表弟,但他本人并非契胡,而是不折不扣的鲜卑贵族。他的七世祖,就是十六国第一名将,大名鼎鼎的前燕太原王慕容恪。</p>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曾经极度辉煌,前后共创建了五个国家,分别是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和西燕。可以说,后来的鲜卑拓跋氏也是在继承了慕容氏的政治遗产之后,才走向强大,最终统一北方。</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