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团抵达邺城已有数日,还是没有得蒙觐见。</p>
因为齐主去了晋阳。</p>
采用近似两都制的北齐,至尊常年往来于晋阳与邺城之间,所居的时间几乎各占一半。</p>
晋阳设并州尚书省,简称并省,同样设有录尚书事、尚书令、左右仆射及各部尚书,主持并州及其周围地区的事务,权责与京师同一职位相当而班次略低。</p>
所以当齐主驻跸晋阳时,邺城尚书省的职权就会被一定程度上替代。</p>
并省的录尚书事及尚书令多由宗室或亲信重臣出任,说明此处才是北齐的根基所在。</p>
如今的并省尚书令是武卫将军高阿那肱,素以谄佞为太上皇帝高湛与和士开所厚待,加之久在东宫侍奉高纬,由是有宠,封淮阴王。</p>
也就难怪徐之才酸溜溜地抱怨,他这个邺城尚书令为何没有人奉承了。</p>
更重要的是,晋阳不仅分去了半数政治职能,更是北齐的军事中心,并州军的战力远非邺城所能比拟。</p>
祖珽、崔季舒等河北高门,每当齐主去往晋阳,就好像丈夫出门被抛弃的怨妇啊。</p>
侯胜北有了这种很不严肃的想法。</p>
傅縡不像他那么还有心情胡思乱想,一直见不到齐主,身为主使有些焦虑。</p>
对此鸿胪寺的回答是,只要等到翌年正月之前,陛下一定会返回。</p>
因为圆丘、太庙等祭祀建筑在邺城搬不走呢。</p>
每年的元会和祭祀天地等活动还是得在邺城举行,给足了河北大姓们面子。</p>
除了文宣帝高洋,北齐的几位至尊都在晋阳即位,再跑回到邺城召开朝会,接见文武百官。</p>
而且他们驾崩于晋阳,梓宫也还得千里迢迢运回邺城安葬。</p>
侯胜北觉得北齐的至尊要两头跑,也挺辛苦的。</p>
晋阳和邺城相隔六百余里,正常行军须十五日,轻骑倍道兼行,三日可至。</p>
-----------------</p>
既然齐主不在,就有了大把的自由时间。</p>
时隔数月,侯胜北再次见到了高长恭。</p>
当面细看,他发现兰陵王没有了前回击鼓奏乐的豪气,神色间郁郁寡欢。</p>
侯胜北慰问道:“可是因为段忠武公亡故,失去国之柱石之故?”</p>
高长恭摇头,似乎另有隐情。</p>
气氛沉郁,侯胜北只好寻找话题,询问此前北齐为何会拒绝联合伐周。</p>
“和士开觉得可行,力推此事。”</p>
“赵司空持重,认为一旦结盟起兵,就不是我朝一家之事,不能想战就战,欲收则收。”</p>
“段丞相说本是周齐两国之间的纷争,何必让南朝搅和进来,从中得利。”</p>
高长恭说到这里,看了侯胜北一眼,还是直言相告。</p>
“斛律丞相则说,南人软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何必与之联合,掣肘自家将帅用兵。”</p>
“梁王萧庄和会稽郡公王琳更是激烈反对。声言我主曾经允诺助其复国,如今时机不到,不予实施也就罢了,竟要与贵国结盟联手,真是岂有此理。”</p>
“萧庄更言如果此议通过,他就以死明志。”</p>
“其他大臣多是觉得名为联合,实际还是各自作战,于我朝无甚裨益,虚承其名。于是朝议弗许。”</p>
侯胜北听完心想,这些人站在各自立场,说得都对。</p>
只是陈顼早已下定了北伐的决心。</p>
不是攻周,就是攻齐。</p>
你们不要错失了最后的机会啊。</p>
……</p>
侯胜北接着恭喜兰陵王,宜阳汾北之战凯旋归来。</p>
他看到了城中悬挂招展,写着得胜消息的露布。</p>
照理说打赢了一场大战,本该喜悦才是,高长恭还是提不起精神。</p>
侯胜北问起战事经过,高长恭命人摆上酒水,慢慢述说了起来。</p>
武人说起自己经历的胜仗,通常都是带着一份得意。</p>
侯胜北却觉得兰陵王把自我沉浸到战事之中,更像是为了逃避现实。</p>
过去之事、眼下之事,未来之事,他都不想面对。</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