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府州折家(求订阅!)(1 / 2)

水浒逐鹿传 任鸟飞 8843 字 2019-07-01

 …

府州折家,名将辈出、镇守西北边陲几百年、此时名满天下、后世却默默无闻的第一将门世家。

有人可能会觉得,用“第一将门世家”来评价府州折家,有些过誉了。

会说这样话的人,多半是不知道府州折家的过往和辉煌。

北宋时期。

宋国西北有党项拓跋部建立的西夏,北方有强大的大辽王朝。

地处河东路前沿阵地的府州(后世陕西省府谷县)折氏,从唐末到赵宋南迁,始终统治着麟府地区,世袭罔替,经历了十一世十九主之久,绵延了几百年,堪称中国之最。

在这几百年里,府州折氏仅凭府州这一隅之地顽强抗击大辽王朝和西夏的进犯,让北宋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这么久,说这样的世家,是第一将门世家,又怎么会过呢?

演义《杨家将》中著名的女将佘太君,也就是杨业的妻子,就是折家人,本姓“折”。

佘太君运气好,借着演义,将名字留了下来。

但事实上,佘太君并不是折家最出色的人。

有人在介绍折家将时,是从五代时期的名将折从阮算起的(其实早在唐末折家就已经出现,将那时加上,折家的历史超过五百年),因为那时折从阮就名扬西北,因此,有人以他为第一代折家将。

折从阮自后晋、后汉、后周以来,一直以府州为根据地,为中原政权镇守西北,屡败契丹。

周世宗时,折从阮为汾宁节度使,其子折德扆为永安军节度使,父子俱为边关主将,一时传为美谈。

第二代折家将是折德扆、折德愿兄弟。折德扆是长子,少时从军,以勇猛善战知名。北宋初年,兄弟二人镇守府州抵御契丹人,屡次破军杀将,折德扆年轻时就已经担任永安军节度使,负责府州军务。佘太君就是折德扆的女儿。

第三代折家将最著名的是折德扆之子折御勋、折御卿兄弟。折德扆死于任上之后,折御勋领汾州团练使、权知府州事,后改任泰宁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二年卒。折御卿协助其兄统领部众,屡有战功。淳化三年,以军功升任府州观察使。淳化五年,拜永安军节度使,大败契丹大将韩德威,斩首五千余级,韩德威仅以身免。不久,折御卿病重,韩德威欲乘机报仇,率众来袭。御卿抱病出战,其母密遣人召归。御卿曰:“世受国恩,边寇未灭,御卿罪也。今临敌弃士卒自便,不可,死于军中乃其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两全!”。说完泪如雨下。第二天病故于军中,年仅三十八岁。

第四代折家将最知名的是折惟信、折惟昌、折惟忠兄弟。折惟信作战勇猛,折惟忠善治军,折惟昌智勇双全,射术精湛,兄弟三人屡建奇功。折惟信、折惟昌最后皆战死沙场,折惟忠亦死于永安军节度使任上。

第五代折家将主要有折继世、折继祖、折继闵等,都是抗击西夏的名将。

第六代折家将以折克行最为知名,他随名将种谔抵御西夏军队,与西人战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杀死了十几万西夏人,每出必胜,夏人畏之,专门练了一支军队抵抗折家军。

折氏征战传家,父子兄弟皆英勇善战。他们世居边地,洞悉蕃情,对于北宋西北防务也多有筹划。韩绛经制西北边事,曾采用折继祖之弟折继世的建议,筑城叽以北临横山,直逼夏州。

经过折家数十年经营,北宋已于七年前夺得了衡山,若不是发生了方腊起义一事,折家定能为北宋收复西夏。

北宋历朝历代的皇帝,个个小家子气,对谁都不放心,对谁都猜疑有加。

在这种情况下,府州折家还能世袭知州,独树特例,这足以说明,折家将在北宋时期,是历朝历代皇帝都非常倚重的国之重宝。

传至如今,也就是第七代和第八代折家将。

就事论事说,这两代折家将也很出色——第七代折家将中折可大、折可适、折可存、折可与、折可求等人,第八代折家将中折彦质、折彦野、折彦文等人,俱为一时名将。

折可大,折可求上一任折家家主,战功卓绝,名震西北。

折可适,随种谔征战,勇武多智,曾大破羌夏联军十万之众,是北宋西北边境少有的大胜仗。

折可存,曾随童贯率军镇压方腊起义,屡次立功,不久前驻守代州时,遭汉儿反叛被捉,屡劝不降,现在逃于大山之中,下落不明。

折可与,在金军南下时,防守代州崞县,和代州西路都巡检使李翼等人死节。

折彦质,虽然有不战而丢了黄河的劣绩,但他是北宋末时少有的敢跟金军正面作战的将领,在南关、黄河等地都曾与金兵血战,丢黄河也是因为他手上的十几万大军都是乌合之众未战先溃,历史上,后来折彦质用事实证明了他自己,与岳飞、韩世忠等协力抗敌,一度做到了知枢密院事,居官三十余年。

折彦野和折彦文在金国时,也以善战闻名,替金人数败西夏,就在折彦野和折彦文想收复府州时,金廷为了结好和安抚西夏,平息边境冲突,遂迁与西夏人世世为仇的折家移守青州(后世的山东益都),折家慢慢泯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最后说再说,折家当代家主折可求。

第一次汴梁城被围,折可求、折彦质与秦凤路种师中、熙河路姚古等人率兵至京城解围,各路勤王兵众号有二十万,才解了第一次汴梁之围。

太原城被围,折可求两次率兵救援太原城,坚阵不却,顽强抵抗,最终将府州折家的底子打得了七七八八,元气大伤。

综观宋金战事起后的这短短一年间,折氏的重要成员,或死节(如折可与),或被俘脱逃(如折可存),或数度兵败(如折可求、折彦质),折家军不断耗损,师老兵疲,折氏的军事实力,正一点一点地消耗中。

太原陷金之后,府州孤悬于北边,陷入金和西夏的四面围攻之中,折可求苦撑待变。

历史上,即便形势如此恶劣,折可求也没有放弃赵宋。

在北宋亡了的三年里,折可求一直与赵宋紧密联系,期待赵宋能够复起。

直到建炎三年,也就是赵构登基的第三年,折可求之子折彦文由京城回河东路途中被金军所掠。

金将得知折彦文的身份之后,以折彦文相要。

当时,折可求原本与晋宁军守将徐徽言约定,夹攻金军。

平心而论,以当时的情势而言,此举无疑螳臂挡车。

在这种,折家军四处赴援,奔波劳顿,实力大衰,难以支撑的情况下,为保全家计,也可能是被俘儿子之劝因,还有就是为保存力量,东山再起之故,折可求终以麟、府、丰三州、及堡寨九降金。

概言之。

府州折家,为保护麟府人民的生命财产,为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与牺牲。

末代家主折可求降金,绝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委曲求全,旨在,保存实力,寻求机会,东山在起。

可惜赵构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而是苟且偏安于临安,对外一味屈膝媾和,直到死,都没有再给折可求创造反正的机会。

当折可求被金人鸩死,西夏人趁折氏家族奔丧之机,侵入府州,对折氏家族,赶尽杀绝,甚至挖尸掘坟。

这比任何说辞都有说服力——西夏人若不是恨折家入骨,如何能如此对折家?

总而言之,折可求降金,是不得已的选择,绝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应予历史的理解和宽容,不应该因他降金,漠视与否定他抵御西夏、抗击金国的功绩,更不应以折氏的降金,否定整个折氏家族满门忠烈、戍边御敌五百载、铁血丹心铸就忠魂的历史功绩。

事实上,折氏诚可谓无负于宋者矣!

面对这样的折家,即便是李衍,都不能无动于衷。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李衍不可能只凭历史事迹行事。

换一个说法,感动归感动,最后李衍还是得用利益说话。

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折可求还在坚守府州,扼住西夏东进的道路,并且可以威胁金军的后路,折可求和折家军于李衍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