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关中帝宅,且镇且抚(1 / 2)

冠冕唐皇 衣冠正伦 0 字 2020-09-03

 潼关作为畿内首险、东西咽喉,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所以在朝廷商讨西行定乱的时候,围绕潼关也进行了一番颇为激烈的讨论,讨论潼关究竟该要何属。究竟是要如往年那般由朝廷直接进行管理,还是一并划入关内道总管府进行管辖。

这个话题实在是过于敏感,所以一直等到李潼离开神都、率军西进,都没有争论出一个结果。没有结果当然就是维持旧态,仍然由朝廷直接派遣将士进行驻守。

但在李潼看来,道理不该这么讲。皇嗣授钺之际都已经说了,从此以后,上至青天、下至黄泉,都由他节制,总不能出尔反尔,因为一个潼关跟我瞎掰饬。

所以他心里一早就有了决定,一俟入关,便由关内道总管府接手潼关防务,反正你也没说不让我占,而潼关本身就在关内道境内。要是不让我占潼关,乾陵老子特么也不去了,反正埋的是你爸爸。

如今的潼关,乃是在天授年间所筑的新关。

黄河水位常年下切,在原本的关城与河岸之间露出了大片的河滩,车马都可以在关外畅行无阻,使得潼关不再具备泥丸可塞的险峻地势。再加上永昌年间,潼关所在的华州又发生了一次规模不小的地震,这也极大损伤了原本的关防。

所以在天授年间,武则天决定另筑关城,将潼关关城从陂塬顶部挪到了塬下裸露的河滩处。毕竟她也担心会有什么复唐义军从关中冲出来动摇她的统治,所以这座新的潼关关城也修筑得雄壮无比。

潼关周边地理环境很简单,北面是波涛滚滚的黄河,南侧则是高高的陂塬,人马登顶非常困难,临河的潼关关城便成了左近唯一的通道。

李潼去年从西京返回神都的时候,潼关关城还并没有完全修建好,到现在关城虽然已经筑好,但各类配套建筑仍在进行修建。

李潼近关不入,现在关城外游览一番,然后又在诸将陪伴下,登上了潼关南侧的塬顶。塬名麟趾塬,地势险绝,易守难攻,两侧各有沟壑阻隔,直通秦岭余脉,在东为远望沟,在西为禁沟。所以收关则必守沟,特别是西侧的禁沟如果不守,潼关天险也只是形同虚设。

“禁沟人马绝行,各依地势兴筑连坞,至今已筑城十余座,南北守望……”

潼关守将有一个让李潼颇觉耳熟的名字,叫做田归农,以至于李潼看到他后就颇感亲切。田归农年近四十,本来还在关城中筹措食料、安排营地,得知雍王殿下登塬后,忙不迭匆匆出陪,作为向导,为雍王讲解潼关周边地势并关隘防务。

李潼一边听着,一边在塬上观望地形。麟趾塬上种植着大片的槐柳桑柘并果木,眼下虽然还是草木凋零,但也可以想见到了盛夏时节,必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按照田归农的讲述,这些林木都是潼关守卒们守关之余栽种起来,寻常时节既可以蓄养土壤,长成之后还能各种收成贴补军用。

听到这里,李潼也不免感慨古人在水土保持上,倒也并非全无概念。虽然受限于时代,没有后世那种成系统的先进技术,但也能因地制宜,做到一举多得。

兴致所至,李潼又问了这个田归农几个问题,发现其人果然不负其名,虽然身为关将,但是对农林事务却颇为精通,各种相关的知识与技术随口说来,起码是满足了一把李潼的求知欲。

李潼本身虽然并不属于这个时代,但老实说对于各种农桑技术的了解也真是马马虎虎。毕竟后世物质资源更加丰富,人的分工也更加明确,他本身又没啥田园牧歌的情调,除了种过几盆仙人掌,对于农桑事务了解的真是不多。

察觉到田归农有此艺能,李潼便不免认真打听一下这个田归农的履历,才知其人可以称得上是老潼关了。生长于斯,任事于斯,前前后后十几年之久,一直到去年老将入朝,便被就地提拔为潼关镇将。

此行前往关中,本就是打算长期的经营,所以李潼对于各类农牧人才也都有着极大的需求。原本他是打算占住潼关之后,把镇将直接打发回朝,但在了解到这个田归农才不限于一用之后,心里便动了招揽想法。

“田将军久任关要,职内已经无缺,难得才不拘一,有触类旁通之巧,实在让人颇有遗才之感。”

想到这里,李潼便对田归农微笑说道。

田归农闻言后,脸上也流露出几分由衷的笑容,抱拳道:“殿下言重了,卑职生长于斯,国恩授用之外,更有一份乡情牵扯,事中惟求周全,实在不敢妄称才器过人。”

“有情才能专注,用心自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