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拉下帷幕?(2 / 2)

大明元辅 云无风 0 字 2021-09-26

先前,俺答初封顺义王时,是有册有诏,但没有印的。后世的《万历武功录》中有载:“使太史奉金册,封俺答为顺义王,赐之诏。”</p>

当初王崇古在拟定封贡事宜时,确定俺答封王,应该是给镀金银印,但隆庆五年册封时却并未颁给。故次年五月,王崇古为俺答汗请乞四事,其一即“请王印,如先朝忠顺王例”。</p>

当时兵部会同户、礼二部计议认为:“顺义王印宜如崇古议铸给,凡表章俱用印恭进。”高拱也支持,隆庆自然也允准了,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这一次给印的决定并没有执行。</p>

到了万历元年四月,顺义王俺答汗再次“请给印,荣示诸部”,礼部“议依本王封号,铸给镀金银印一颗,差官赍送总督官处听俺答祗领”。这样,在封王两年后俺答汗才得到顺义王印。</p>

依据这些记载,明朝议定颁发的顺义王印,是和当年哈密忠顺王印一样的镀金银印。但是在郑洛《抚夷纪略》中却有《答原封王印不系金》一段记载,里面有些不一样的情况:</p>

(夷使)又云,前日中国封顺义王说是金印,今日久露是铜,顺义要缴还换金印,且原系金,却是铜,请罪抵换者。</p>

余即笑骂云:“愚达子,再休言为天下笑。世间哪有金铸印,金即贵重称耳。”乃自举所束金带云:“如我是大臣,束金带,极尊贵,你看此带却是铜。此带我若用金造便费金几何,只是从来都以铜带称金带耳。代王印,也是铜。我总督三镇,古来说挂金印,今看也是铜。尔亟回与王说,勿再言令人笑你不省事。”虏使相顾首肯唯唯。</p>

是时,虏方以铜印挟持为得计事,余不及思,即随口应答,故虏使即隽无词。若一经思想,或争辩原系金印,则虏得执词难我,无以应之矣。</p>

这段记载显然告诉后人,明朝宣称并被蒙古视为金印的顺义王印实际上却是镀金铜印,为此,俺答汗甚至专门派遣使臣与大明的宣大总督郑洛进行交涉,要求换给金印,并对责任人治罪,但被郑洛随口应付了过去。</p>

那么,顺义王印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p>

据《明史》与《明会典》所载,明代印制,亲王为金册、龟纽金印,郡王为镀金银册、银印,百官一品、二品直纽银印,三品以下为铜印,将军印为虎纽银印,总制、总督、巡抚并镇守等为直纽铜关防。</p>

而外国王印分三等:金印、镀金银印、银印。</p>

在明朝颁给的外国王印中,高丽档次最高,为龟纽金印,吐蕃白蔺王紧随其后,为驼纽金印,安南、占城为驼纽镀金银印;</p>

永乐时颁给蒙古的王印中,顺宁王、和宁王、瓦剌三王为金印,其中顺宁王印为驼纽金印;哈密忠顺王印则为镀金银印。</p>

由此可见,金、银、铜还是有着明确区分的。郑洛所言确实是“随口应答”,因为王印中没有镀金铜印一说,也就是欺负蒙古人对这些东西的理解比较不到位,所以才能糊弄过去。</p>

因此,若依外国藩王印,顺义王印至少应是镀金银印;若依亲王和百官印制,顺义王印也应是镀金银印或银印,断无镀金铜印的道理。</p>

然而,明朝实际颁授给俺答汗的却是镀金铜印。金印变铜印,这中间究竟是明朝有意通过降低印制来降低顺义王的规格、级别,还是经手理事者随意的私自抵换,在后世是一个封存在历史烟尘之中的未解之谜。</p>

现在,高务实也没有兴趣追究那颗目前掌握在钟金哈屯手中的顺义王印到底怎么变质的,但他亲自关照过工部,这次的顺义王印可不能玩花招,必须按照制度给于。</p>

把汉那吉是知道前次的顺义王印有问题的,但大明当时不肯承认,他也没办法,谁知道高务实连这种“器物小事”都能关照得到,怎能不让他感到欣慰感激?</p>

一通事情商议完毕,漠南之战到此算是真正拉下了帷幕,接下来便是趁着大胜之余威走流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