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请君入瓮(1 / 2)

 很多时候,他们刚刚摆脱追兵不久,便又被敌人追上了,无奈之下,陈远航只改变策略。</p>

他一边把沿途城镇的少量兵力,强召入他的军队之中,补充了一些兵力。</p>

同时又多次派出一小股部队,沿途不断阻击云州追兵,但这样起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只能稍稍延缓追击的速度而已。</p>

就这样,两支部队一路追追停停,没有粮食和物资,就在附近城池征集或者干脆抢强,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到达了栖凤关,距离西京城已经不远了。</p>

由于城池被围,消息完全被封锁了。所以西京城中的宇文护和朝中各官员们,甚至还不知道,赵焕和陈远航带领的进攻云州的将士已经大败。</p>

西京城的防御能力的确太强,杨云经过几次尝试性的进攻,损失了不少人手之后,干脆停止了进攻,只是让手下士兵将城池团团围住。</p>

云州将士和吴远昱率领的大军合作,大败大梁军的消息,很快传到杨云所率大军中,让这里的将士们也兴奋不已。</p>

得知陈远航率领大军,已经进入栖凤关,要不了多长时间便会到达西京城的消息之后。</p>

杨云手下的将士激动起来,他们纷纷向杨云请令,要带兵去阻击陈远航大军。</p>

西羌王朵兀、红远县令刘敏、甚至连个性沉稳的程信,都行动起来,找到杨云,希望杨云将这一次带兵出征的机会给自己。</p>

可是众人的主动请缨,全部被杨云否决了,他甚至还下了一个让所有将领百思不得其解的命令,等陈远航带着大军到包围圈外围的时候,将包围圈打开一个口子,放陈远航的人进入西京城。</p>

杨云的这一决定,很快得到军中大多数将领的反对,这些人又一次一起找到杨云,要让他取消这一命令。</p>

让所有官员没有想到的事,杨云居然笑着让所有人都回去,只是告诉他们自己已有打算。</p>

这一个多月来,陈远航的日子过得十分狼狈,几乎连一个好觉都没有睡过。整天都在和追兵斗智斗勇,搞得他苦不堪言。</p>

按照陈远航原来的计划,自己带兵到了西京郊外之后,只要和城内守兵里应外合,就可以很轻松的击败杨云的大军,甚至还有活捉杨云的可能。</p>

可是由于遭遇大败,两个“老朋友”又率兵在后面紧紧追赶,他只得改变了计划,先带人回到西京城再说。</p>

好不容易到了西京城附近,现在摆在陈远航面前的最大难题是,怎么突破杨云的防线,带着剩余的大梁士兵回到城中。</p>

为了突破杨云的防线,陈远航甚至做了舍车保帅的打算,他准备将所带队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下来拼命阻击追兵,一部分和西京城中的守兵里应外合,从而顺利进入城内。</p>

队伍到达栖凤关之后,陈远航并没有带兵第一时间往西京城方向赶,而是将大军驻扎在栖凤关上。</p>

自幼熟读兵书的陈远航知道,目前自己手下的将士已经疲劳不堪,战力严重下降。以这个状态去和杨云的大军进行大战,是非常危险的。</p>

所以,陈远航决定让将士们在栖凤关休整一下,养精蓄锐。</p>

由于栖凤关城高墙厚,巨远光和吴远昱两只大军来到关下,一时间也拿陈远航等人没有办法,只好在关外驻扎,给了陈远航的大军,难得的喘息时间。</p>

陈远航带着大军在栖凤关驻扎了</p>

两日,让体力严重透支的手下将士,在这里好好的调整了一下疲劳状态,做好了突破杨云布置在西京城外防线的准备。</p>

陈远航也曾经想过,留下一部分士兵在这里守住关口, 自己则带一部分士兵,和西京城中的守兵一起夹击杨云。</p>

可是云州关前的一场大败,损失了大半兵力。这一个多月来由于敌人在后面紧紧追赶,又被杀死或者逃跑了一部分士兵,使得陈远航现在可用兵力已经不足十万。</p>

上一次云州关被破,关上的所有防御设施已经被撤除,现在如果兵力太少,要守住城池的难度很大。</p>

如果被前面的杨云,和后面的巨远光和吴远昱率领的大军围住,那他所率的大军就有被全歼的危险。</p>

所以,思前想后之后,陈远航还是决定,集中力量,强行突破杨云的包围圈。</p>

按陈远航的想法,杨云虽然有十多万大军,但是要把西京城团团围住,他的兵力就相对分散。</p>

并且,杨云的包围圈主要是为了防止西京城中的士兵突围,所以队伍的阵型和许多设施是针对包围圈内部的,所以从后方突破包围圈的难度应该不是特别大。</p>

唯一担心的是,突破杨云防线用的时间太长的话,追在后面的陈远航和吴远昱大军,一定会给他带来很大麻烦。</p>

不过现在,陈远航已经没有了选择余地,他只得决定,哪怕是付出一些代价,也要突破杨云的防线带兵回到西京城。</p>

在栖凤关休息两日之后,手下士兵的精神状态已经大大好转,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陈远航便准备开拔。</p>

天还没有亮,陈远航便让所有士兵起来,靠着夜色的掩护,所有人尽量不制造出声响,以最快的速度向西京城的方向而去。</p>

天亮之后,朱晨安带人来到关前,发现栖凤关关门虽然紧闭,可是除了城楼上高高插着的军旗之外,城墙上却一个人也没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