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夏侯渊的应对(1 / 2)

 河东那个本来应该有的真正的席谋士,却一直悬空,郭嘉只能算如同荀攸在曹操军中一样,在军事上坐个第一把交椅罢了。

一个帝国的崛起,当然需要一个合格的宰相,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人人都称赞帝王贤明的时候,有多少人现了,哪一次盛世,没有一个赫赫威名的相国?而历史上,却有普遍认同的明君,却没有做出符合明君身份的事业,缺的,就是一个能够和他形成默契的名相啊!

这种名相不不是意义上的丞相,辅等等职位,而是一个人,一个可以帮助帝王完成对天下的策划,对所有人的统筹的能人。

当河东敲响了征服天下的战鼓,卫宁避不可免的,便察觉到了河东如今的软肋。

是的,这现在已经成了他的心病。

事实上,河东可以当一时丞相的人并不少,但是并不会如同荀彧,张昭,诸葛亮这样将这个位子坐到最好。

河东的必须长久下去,也必须稳固下去,如果再给他许多年的时间,他将有足够的时间挖掘到这样的人才,事实上,诸葛亮的成长也将会在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也未必不会成为河东的栋梁,虽然一个年轻人将要在河东向上攀爬许多的时日,也很可能诸葛亮完全无法忍受自己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位,但并不妨碍卫宁对未来的憧憬。

可是,时不予他,这一切都只能给让卫瓘自己去做了。

当然,还有一个希望,促使着卫宁避不可免的有了一些想法,是的,他不会等到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出世,但另外一个让他也敬重不已的长者,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目标。

或许自从以卫宁的身份开始对天下的角逐开始,他从曹操当年的敬畏,对董卓的恐惧,对刘备的防备都已经开始变得淡薄无比,但不可否认,当年的阳翟求学,或许是这具身体三十多年来,最值得回忆的往事。

而就总是有那么一个如同大哥一样,永远充满了慈厚,包容之中却是深深的教导,在他,在郭嘉的心里,一直占据着一份重重的位子。固然,他们分道扬镳,成为战场上的敌人,但是,并不妨碍,三个人那份充满真挚的感情在其中。

或许,这便是荀彧的魅力,他的年纪并不大,但是,就算是年纪比他还大的人在他的面前都理所当然的将他当做忠厚长者,荀攸比荀彧的年纪还大,因为辈分的缘故还是他的子侄,可是,荀攸却依然对这个年轻的堂叔充满了尊敬,不是因为辈分的差距,却是因为气质上的天然。

所以,当荀彧看破卫宁的计划开始,他并没有如同那些人以为的对荀彧充满了愤怒,却反而有那么一丝轻松。

是的,就连卫宁都很难想象,在这样一场关键大战上,自己被敌人看破了虚实,竟然还有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