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寒冬恶劣气候,对众多王师将士而言乃是一桩不小的考验。虽然行台筹备这一场最终反攻花了很长的时间,但前线各种御寒物用也是难免告急,为了缓解后勤的压力,一些持续增兵计划不得不暂停。
幸在气候虽然严寒,但也没有出现大雪连降数日的天气,使得王师将士免于宿卧风雪之苦。而这一天时对羯国守军而言同样不乏好处,没有因为积雪问题而限制了骑兵的行动,算起来羯国方面所得天时惠利还要更大一些。
王师大阵昼夜不停的向前推进,虽然速度很慢,但势头却很坚定,虽然随着越来越逼近襄国城池,来自羯国的阻击力度便更大,但是由于羯军不能撼动大阵根本,所以也无法完全阻止王师的逼近。
战事虽然越来越频密,但都是小规模的区域战斗,而王师推进看似辛苦,实则因此犬牙交叉而进的调配,能够始终保持过半兵力轮番休养,对于卒力的消耗要小得多。
不过羯国骑众兵数规模不小,这对王师而言始终是一个隐患。王师八阵虽然强大,但更多还是侧重于守御,进攻性却乏乏。若真论及野战中的战斗力,还是比不上羯国的骑兵大军。
战争进行到这一阶段,一城一地的得失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而消灭羯国仍然顽抗的有生力量便成了首要的军事目标。
不过羯军既不出城决战、大举进攻王师八阵,又没有大雪陡降、将羯军阻在城中难以外出,谢艾纵有谋略之能,可这几个因素都是超出人力控制的范围,对此也颇有几分无可奈何。
眼下的他,能够做到的也只是在保持主力推进的同时,凭着王师骑兵力量也得到补充的条件,尽可能多的在前阵战事中增加斩获。
但骑兵作为高机动力的离合之众,击溃或是轻松,想要将杀敌之数提升上来也很困难,在这样的交战中,王师的骑兵力量也是难免损耗。
不过事情似乎终于有了转机,从几天前开始,羯军无论是进攻频率还是出战人数都有了很明显的提升,而且出击的羯军也不再只限于前线的游斗,不乏试图冲入阵中游走试探,很明显是在摸索大阵中的具体形势。
但羯军这方面的努力注定只是徒劳,八阵之内变化繁多,行营布置几乎每天都有变化,甚至就连王师内部主将谢艾之外,哪怕就连各军大营营主都不清楚他们周遭布设如何。
对于各营而言,他们也无需考虑周遭营垒袍泽布置如何,只需要接受中军指令并且能够实施即可。这本来就是熟能生巧的事情,哪怕初期还有一些生涩,随着这段时间的实战磨练,配合也越来越灵活。
羯军有此举动,似乎是彰显他们已经受够了这种温水烹煮的煎熬,打算大军出击发动决战。这对王师而言自然是一个好消息,毕竟他们的主要目标并非前方那座襄国城,而是城中那些驻守的羯军兵力。
谢艾对此不乏振奋,他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能够大规模歼敌的机会,因是不独自己驻守中军、须臾不离,又下令放缓推进速度,让前阵将士养足战力,同时大阵中一些杀敌手段也都尽数布置下去,只待羯军来攻。
大战开始于一个晨曦微薄的黎明,天边尚有寒星垂挂,襄国城南几处羯军戍堡陡然门户洞开,随着鼓令齐鸣,铁蹄群出,将地面上厚结的霜冻踩踏粉碎。
羯军千人成伍,一俟出城,便直扑对面数里之外的晋军营垒,各自寻觅对象,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这个时节,天色将亮未亮,远距离的视野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麻秋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动总攻也是权衡许久,虽然夜中进攻能够更大程度的削弱晋军大阵旗令之用,但夜攻对于自身的要求也更高,晋军营垒布设错综复杂,多有杀招安抚,部伍不能得于协调,这种情况下发动进攻,伤亡将会成倍进攻。
黎明之际,光线微弱,晋军外围营阵不能协调共守,猝然进攻可以各个击破,待到天亮的时候,初战告捷,也能最大程度振奋军心,让士卒们认识到晋军强营不足为患,届时再筹划总攻效果自然最好,胜算也大。
虽然是被逼出战,麻秋对于此战也是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前锋五路五千人马各攻一营,他也亲自坐镇于后,后方兵力集结,随时准备向战场投入卒力。他虽然做不到谢艾对于全军那样强大的掌控力,但是多年宿敌,亲临战场眺望指挥,也不乏与谢艾一较高低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