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二一二 人才济济(1 / 2)

化工大唐 殷扬 6532 字 2019-10-06

 晚荣和梁令瓒初次见面就来熊抱,虽然有些鲁莽,却\从征战回来之后,陈晚荣比过去最大的变化就是爽朗多了,喜欢给人熊抱。

“呵呵!”僧一行和梁令瓒同时笑起来。

“陈将军,我们这次来,就是投靠你的,还怕你不要我们呢!”梁令瓒的回答让陈晚荣大是愕然,不明所以。

“梁大师,这话从何说起?请坐,请坐!”陈晚荣招呼二人坐下来。

梁令瓒并没有回答陈晚荣,而是看着僧一行:“这事,还是请大师来说吧。”

僧一行虽身在佛门,却完全没有出家人那种造作之气,不喧佛号不称贫僧,点点头道:“陈将军问起,一行自当说明。前些日子,贫僧正在山中研修天象,接到皇上圣旨,要贫僧赶到长安,参加迎接凯旋归来将士们的盛会。

“吐蕃这一仗,贫僧虽未参与,也是高兴,很长华夏志气,有幸参与此等盛会,那是贫僧莫大的荣耀。贫僧略一收拾行装,就赶到长安。”

僧一行本名张遂,少小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而且勤奋好学。曾经为了一个数学问题,跋涉数百里向人请教。天赋,勤奋,这是一个人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僧一行全部具备,年青时就名声远播,上至皇帝,下至平头百姓都知道僧一行的大名。

为了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士们,睿宗不仅要长安的大臣参加,还下旨给各地的刺史,要他们赶回长安参与此事,到现在为止,赶到长安的刺史越来越多。在这之外,睿宗还要把各地的名流弄到长安来。

司马承祯已经接睿宗亲手写就的圣旨,要他参与这次盛会。僧一行的名气不比司马承祯小,也不能例外。更重要的是,僧一行是著名的数学家,更是了不起的天文学家,天文对于任何一个朝代来说,那是重中之中的事情,僧一行被邀请也就是势在必然。

僧一行是一座丰碑,是一座大山,于他的行止陈晚荣格外上心,忙问道:“大师,那后来呢?”

“呵呵!”僧一行把陈晚荣地急切看在眼里。以笑声回答:“贫僧赶到长安后。并没有急着去见皇上。而是到梁施主府上盘桓数日。这几日里。我们讨论了一些天文历算之事。认为现在地历法不太准确。应该加以修正。要想修正历法。就得观测天文。要观测天文。就需要天文仪器。在这方面。梁施主虽是颇有造诣。只是没有合适地工具。一时难以造出来。

“贫僧见到皇上之后。还没有说修正历法之事。皇上圣明。倒先提出来了。皇上问贫僧对现有地历法可有看法?可否修正?这不正中贫僧下怀么?贫僧就把苦恼对皇上全说了。

“皇上听了之后。笑着告诉贫僧。要工具简单。可以去军器监找陈将军。皇上还说了。你们这里连削铁如泥地机床都有。还愁没有工具可用?

“贫僧一听这话。大是高兴。和梁施主一商量。正准备来拜访陈将军。昨天晚上。皇上派人送来一件物事。贫僧一瞧。吓了一大跳。这可是宝贝。用来观测天象那可省事多了。是以今天和梁施主匆匆赶来。”

从包裹里取出一件物事。放在桌上。指着物事道:“这就是皇上送来地宝贝。

好是好。就是有些粗糙。还需要改进。”

陈晚荣一瞧,不正是昨天做的望远镜么?大是奇怪:“怎么给皇上送到一行大师那里来了?”眼睛不由自主的看着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脖子一偏,颇有点调皮,并不说话。还是金仙公主解释道:“昨天,我们回到宫里,把望远镜给父皇看。这是新鲜物事,让父皇见识一下,是妹妹的心愿。父皇看了之后,就说这东西对一行大师有帮助,派人送给大师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叶天衡点头,提醒一句:“小友,皇上对历法之事很是看重,我们也得出力了。”

历法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不就是知道几月几号,不至于过糊涂了就行。在古代,历法是关系国运的头等大事,不得不说明一下。

管理天文历算的“钦天监”里的人,虽然权力不大,爵位不高,却地位然,就连宰相见到他们都要礼敬三分,原因何在?

一是在古代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钦天监里的人观测的是天象,深知上天的意旨,谁敢不敬呢?就连皇帝都不敢轻易触动钦天监里的人,要是皇帝杀了钦天监的人,往往会给斥为暴君。

二是他们观测天文,制订历法。历法在古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比起现代的“红头文件”还要有效力。现在的红头文件摆在案头,我们也不过是好奇,翻翻而已。在古代,老百姓对历法非常重视,往往是按照历法行事。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古代的历法不象现代的历法那般单纯,不仅有月份、晦朔、时令、节气,还有潮汐变化。

最重要的是历书上还附和农业生产的指导性技术,比如一亩田播几斤种,何时犁田、何时下种,如何施肥,如何除草,如何应对病虫害,这些都会写在历书上。

因而,古代的历

“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书”了,对老百姓的重要性,可t7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直到现代,中国才向工业社会转变。在现代,农业大国是落后的代名词,意味着挨打;在古代正好相反,农业大国才能强盛,原因何在?

农业大国好啊,因为粮食多了,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有了更多的人口,就要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建立更大规模的军队,创造更多的财富,可以开疆拓土。

古代中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就是人口不算多,不够用。即使东汉的六千万,唐玄宗的七千万,加上隐形人口,接近一亿了,北宋一亿多人口,都不够。要想人多,就得让他们吃饱饭,这就需要达的农业。

正是因为如此,商鞅定下“重农抑末”的基调后,最终演变成一条传统国策,后世虽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些雄材大略的帝王,不仅没改,反倒加强了。

明太祖朱元璋对这一传统策略的捍卫可以说达到变态的程度,他重视农业,鄙视商人,商人在他眼里跟篙草差不多。那是因为他是叫化子出身,乞讨过,饿过肚子,深知一餐饭对老百姓的重要性。

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历代王朝除了采取有力的措施以外,还把农业生产的技术写在历书上,而且,这些历书是免费给百姓,一年一。

要是到了该历书的时候,却没有,那么,老百姓就会想这个朝廷不行了,连农业都不重视,朝廷的威望会大降。

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给老百姓历书是必做之事。若是不能做到,可以说这个王朝已经完了。很有趣的是,恰恰是在战乱时期,老百姓得不到历书,往往会“荒废农时”。

吐蕃大胜之后,睿宗雄心勃勃要做一个大有为之君,他能不加倍重视农业?能不重视历法?能不修正修历法?

这一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精通天文的僧一行身上,这也是睿宗此次召僧一行进京的目的所在。就是僧一行不提,睿宗也要他重新编撰历法。

陈晚荣深知这事有多重要,想也没有想道:“这事,我们全力配合。大师需要什么,尽管说。”

“谢陈将军!”僧一行施礼相谢,接着就道:“第一件是我们要做一个水运浑天仪,这需要一些工具,军器监有削铁如泥的机床,这就省事多了。”

“水运浑天仪?”陈晚荣一听这名字,眼睛猛的瞪大了。叶天衡他们只是想这是一个天文仪器,没什么大不了的,陈晚荣却是知道水运浑天仪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水运浑天仪比起张衡制造的浑天仪更加复杂,更加巧妙,这是仅就天文而言。这仪器之所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在于,他运用了大量的机械知识,还是一个机械钟。用齿轮传动,上面做了两个木人,每刻击鼓,每个时辰撞钟,具有报时功能。

比起古代的沙漏准确得太多,也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