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甲兵只在你心中(1 / 2)

甲申天变 短头发 0 字 2021-10-04

 第126章甲兵只在你心中</p>

北京。.org</p>

或许是天气真的很热。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连草木也蒙上了一曾灰尘。外面的雀儿偶尔扇翼几下就又呆呆不动,只要刚刚才脱去坚硬外壳的野蝉鸣叫的甚是欢快。</p>

乾清宫西暖阁里的四个香炉还燃着,袅袅的暖香让屋子里更加闷热,年仅七岁的福临正半靠着硬榻打瞌睡。</p>

软嘟嘟的孩儿面上挂着微微的笑意,仿佛在睡梦中回到了凉爽的盛京,正偷偷爬上宫墙摘取书上的也椹子,嘴角的口水都流了出来……</p>

“太后驾到——”随着太监响亮的传报声,小福临立刻睡意全消一骨碌爬起来,赤着脚跳下硬榻:“额娘来了,快把我的画儿遮起来。”</p>

“万岁爷,赶紧穿上衣衫,这衣冠不整的样子要是叫太后瞧了去,奴才们少不得又要吃板子。”内侍大太监海大富是从盛京跟着入关的,最清楚宫里头的规矩,赶紧帮福临整理衣冠。</p>

孝庄太后(就用这个称呼吧,考据党不必考据了,我承认当时不是这么称呼的,要是使用布木布素的话,很多读者都不清楚说的是谁。)很重礼仪规则,宫里的很多规矩都是亲自制定。太后又很希望小皇帝成为有作为的明君。仪表、冠容都马虎不得。</p>

水纹明黄单衣是穿好了,鞋子也由小太监伺候的整齐,百仪带着还没有束的妥当,孝庄太后就已经进来。</p>

第一眼就看见小皇帝散着的单服,束腰的百仪带还拖在身后老大一截,登时就面如寒霜,沉声道:“海大富,你就是这么伺候主子的么?自己去领二十板子吧。”</p>

“嗻。”</p>

海大富海公公躬着身子,小步退出。</p>

“慢着。”小皇帝福临清脆的童音响起:“不干海大富的事情,是我嫌天热,强要脱了衣衫的。”</p>

“是么?”孝庄太后语气中不带一丝情感,仿佛给这闷热的房间里带着一股寒气。</p>

“都是奴才伺候不周,甘领责罚。”</p>

“既然万岁都替你求情了,那就减免一些,十板子吧。”</p>

老太监海公公跪地谢恩之后,退出暖阁。</p>

小皇帝福临撅着个嘴,显然对处罚海公公的事情心有不满。</p>

“好孩儿,你过来,”孝庄脸上露出慈爱的温馨之色,把福临揽过来笑眯眯的说道:“你不时常念叨这里闷的么?我给你找了个玩伴儿。娜木柊你进来吧……”</p>

从外间进来一个约莫十来岁的小女孩,约莫十来岁的年纪,穿件子过肩无袖的天蓝色蒙式袍裙,袍裙上穿金丝走银线。镶珠嵌玉极尽奢华之能,足蹬一双过踝的小皮靴子,头上带着一顶尖沿挑边儿的软缎子小帽,耳边垂下两缕流苏……</p>

这个一身科尔沁装扮的小女孩一进来就趴下跪拜,清脆脆的童音响起:“科尔沁蒙古娜木柊请皇太后安,问大皇帝陛下吉祥……”</p>

“行了,行了,都是一家人,哪里用这么多劳什子的礼节,肯定是你爹爹教的吧?”孝庄笑呵呵的示意这个叫娜木柊的小女孩不必多礼,并且亲自把小女孩搀扶起来:“当年我离开科尔沁嫁到他们爱新觉罗家的时候,你还没有出生呢,在眨巴眼儿的功夫,就已经长的这么高了。皇帝,你也过来,这是你舅舅家的娜木柊,我特意让她从蒙古过来这里给你作个伴儿……”</p>

终究还是个孩子,把家里大人教的那一套规则利益“演练”完了之后,孩儿家的率直纯真也就是显露出来,拉这孝庄的手不住埋怨:“姑姑,这里热的紧了,你看看我这汗都冒出来,姑姑你受的了么?”</p>

“有什么受不了的?习惯了就好,”孝庄让宫人去来冰镇的凉汤给娜木柊消暑气,面带微笑的说道:“你刚来就嚷着热的受不了,过些日子真到了天蒸地烤的大暑节气,你还不得躲到冰窖里去?”</p>

“再热了我就回草原去,草原上凉爽的很,比这里好多了呢……”娜木柊歪着脑袋天真的说道:“草原上的野**榴榴花也开了。再过些日子就可以摘榴榴来吃,又酸又甜,我爹爹说姑姑你最爱吃那个,不过现在还没有长出来……”</p>

“你还小,很多事情还不明白,咱们科尔沁的女人又有几个是能够遂了自己心愿的?”孝庄遥望窗外,似乎是在极力回忆中童年的美好时光。</p>

科尔沁蒙古和爱新觉罗氏相互联姻由来已久,两者之间互通婚嫁的事情多了。就在本月,还有两个爱新觉罗的公主远嫁科尔沁。</p>

这种纯粹的政治联姻可不管什么两情相悦,都是双方事先安排好的,为了双方部族的利益把小女孩们送到万里之外,至于她们是不是幸福根本就没有人去关心。</p>

贵为皇太后的自己,不也是这种联姻的产物么?就是眼前这个小侄女,也是同样。为了加强和科尔沁之间的关系,多尔衮奉行旧例,极力主张在蒙古强势部落中挑选未来的大清皇后。为了科尔沁的利益,孝庄当然要在自己的老家找出人选。</p>

而这个娜木柊就是最佳人选。</p>

既是纯正的科尔沁出身,又是孝庄的侄女,不选她还能选谁?</p>

“娜木柊,你和皇帝玩吧,我想一个人坐会儿。”孝庄有些疲倦的坐在硬榻上,连贴身的宫人都遣了出去。</p>

皇帝还是太小,连最基本的一点实权都没有,不要说展布经济调动军马的权限,就是每日的奏章都要由哪个摄政王先过目定夺,甚而至于连宫中宿卫都是多尔衮安排调动。所谓的皇帝和皇太后不过是个摆设而已,这么下去可如何是好?</p>

那边的娜木柊和福临终究是小孩子,没有这么多的心思和顾虑,很快就叽叽喳喳的玩到了一处:“您在蒙古的时候读过书么?”</p>

娜木柊赶紧说道:“自然读书的。”</p>

“我今天读的是《诗经》和《问庶》,你呢?”</p>

“我读的可多呢,”科尔沁蒙古出身的娜木柊根本就没有读过什么书。最多是在来宫里之前临时抱佛脚认识几个字而已。不过她知道福临这个小皇帝喜欢读书,所以打肿脸充胖子。唯恐被福临看出自己不读书的本质,年岁稍大一点的娜木柊赶紧转移话题,一把掀开书桌上的白色丝绢,露出掩盖在丝绢下的一副画来。</p>

画上只有一株垂柳,一小儿能踮着脚拿竹竿子去捅树上的雀窝,虽是寥寥数笔,小儿憨态也是跃然纸上,颇有几分山野情趣。</p>

“这是你画的么?”娜木柊问福临。</p>

“是我画的,不要告诉我额娘,额娘不许我弄这些东西,说是玩物丧志……”</p>

“画这个有什么好?你若是喜欢就让宫里的画师来画呀,想要多少就有多少。”</p>

别人画的哪有自己画的有趣?绘画不就是讲究是抒发新意的么?</p>

福临忽然感觉这个衣衫华贵的表姐和自己不是一路人,生性有些懦弱的福临甚至不愿意和这个娜木柊再多说话。一个人走到桌后拿起画笔,蘸饱了墨,在画纸上再添几笔云纹,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一般的说道:“在盛京的时候我也捅过雀窝的,有趣的很呢,只是做了皇帝就不能再去了,很多有趣的事情都不能做了……”</p>

“捅鸟窝哪有做皇帝好?你做了皇帝,全天下都要听你的,你想打谁就打谁,想杀谁就杀谁,全天下的人都怕你呢。”</p>

福临无语。</p>

能够做到此等境界的只有摄政王多尔衮吧,他才是真正的想杀谁就杀谁,连皇帝也怕他呢。</p>

“还有,你这个皇帝未免寒酸了些,看看你还穿着软底侉子鞋呢,你再看看我这双皮靴子多华丽?能值整整一群牛的钱……”</p>

福临愈发的不想和这个表姐说话了。</p>

外面靴声橐橐,小福临没来由的赶到一丝畏惧,赶紧拿白绢子把画遮掩起来……</p>

能够不经通传宣调直闯而入的,自然是叔父摄政王多尔衮了。</p>

多尔衮甲剑不解,大踏步进来,目光如电扫了福临一眼,小孩子的那点把戏早就看在眼中,上前拿开那面白绢,看到下面的画。先是一愣旋即大声质问:“皇帝,你整天就做这些的么?万千勇士正浴血厮杀,你却在宫中做这些玩意儿,怎么能够做个好皇帝?”</p>

福利年纪幼小,本就惧怕多尔衮,此时此刻,更是畏畏缩缩的不敢回话。</p>

似乎也没有想过要小皇帝回话,多尔衮看看娜木柊,面色柔和了许多。脸上挂着笑说道:“你就是科尔沁的那个娃娃吧,还不错嘛。咱们满蒙一家,既然来了就不要走了,再过几年就和皇帝完婚,你就是咱们大清国的皇后国母。”</p>

“谢摄政王。”临来之前,娜木柊就很清楚谁才是大清国真正的主人,也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既然多尔衮这么说了,那皇后的位子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科尔沁蒙古愿世代追随摄政王的战马……”</p>

“哈哈,好的很,你可比咱们的小皇帝要懂事多了。”</p>

“皇帝怎么就不懂事了?命礼部为摄政王建碑纪绩,为后世子孙崇慕,这是可皇帝亲下的旨意。”听到多尔衮的声音,孝庄轻步出来,脸上盈盈满满的都是笑意。</p>

多尔衮战功卓著,又是拥立福临的重要人物。尤其是现在,已经把大清国的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从名义上说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其实已经没有人能够再制的住他,所谓的皇帝不过是个傀儡而已。</p>

连宫中宿卫都不能调遣,这样的皇帝还有什么用?</p>

位已至极尊的多尔衮和所有的上位者一样,在经历了夺权时代的精明和谨慎之后,也开始想着树碑立传之类的勾当。于是,小皇帝福临很“乖巧”的顺从“天意民心”,在宫里头给叔父摄政王建造一座功绩碑。</p>

以多尔衮的精明,当然不会认为小福临是真的有这个孝心,小声调笑道:“树碑之事是太后所为的吧?”</p>

宫中所有俱是多尔衮的沿线,又有什么事情能够瞒得过他的耳目?</p>

“我母子一体,谁立还不都是一样的么?”自始至终,孝庄都是在微笑:“摄政王说是也不是?”</p>

“太后说是,那自然就是了。”多尔衮呵呵笑着说道:“我听说太后又为皇帝礼聘了几个师傅?”</p>

“是有两个前明的翰林进宫为学,教授皇帝些四书五经汉书诗赋之列。还有那个西番的太常寺少卿叫做汤若望的,我也叫了过来,据说他的算学和历法很是不错。”孝庄亲自斟一盏子浓茶递到多尔衮手上:“知道你爱喝**,可我这里之后茶水,将就些吧。”</p>

“嘿嘿,到了太后这里,就是叫我喝鸩酒我也能将就。”</p>

孝庄当然听的明白这话里话外的暧昧,眼色一挑,看看外间的福临和娜木柊,轻声说道:“这里不是慈宁宫,你我……让孩子们看到不好”</p>

“我晓得,哈哈哈,我晓得,太后说正经事情吧。”多尔衮摆出正襟危坐的样子。</p>

“太子的几个师傅都是经摄政王亲自审定的……”</p>

“我不是说那些汉官和汤若望有什么不好,太后也知道这些汉人的东西最能蛊惑人心,很容易就把皇帝教坏的。”多尔衮喝口浓茶,似乎很不习惯这茶水的苦涩一般皱着眉头:“什么圣人文章,都是糊弄人的鬼玩意儿。有了这些东西,咱们满人才可以治理亿兆汉人,让他们都想着当咱们的奴才而不是去造反,尊孔重儒也就是摆摆样子给那些读书人看的,咱们可万不能相信呐。”</p>

孝庄正色道:“这其中的道理不必摄政王说我也明白,可汉人治理千年,儒家总是有些精髓的,也不全都是糟粕。皇帝用的虽都是前明遗留下来的经书、诗文,可都是经过我仔细挑选。可就是皇帝孩子之心太重,不懂得学习其中精华,反而流连书法绘画这些无用之杂学……”</p>

“哈哈,也非全都是无用,太后当年也是师承范文程,学习的不也是这些东西么?”多尔衮看看外间的福临,凑近孝庄很不端庄的说道:“若非如此,太后怎能有今日之韵味?”</p>

孝庄咳嗽一声,掩饰过面色之间的羞涩和尴尬:“皇帝也在学习满蒙文字,还有弓箭骑射,每日课程都是满满,从卯时三刻起床,一整天都在学习,我怕他年纪太小学不了这么多,欲速则不达呀。“</p>

“太后和皇帝也信佛了?”看着孝庄手上的佛珠,多尔衮问道。</p>

“信佛也好,心里安平。”</p>

“嗯,好的很,最好让皇帝也信佛,再请几个大和尚做师傅,这样的话,皇帝就不会闲着没有事情做……”</p>

满人本信奉萨满教,入关之前也有不少信奉佛教的,入关之后也开始供奉关二爷,信仰十分杂乱。作为皇室,自然是都要照顾到,每天早晚两次祭神就是多尔衮确立的制度。每日清晨祭拜佛祖和关帝,晚间祭拜爱新觉罗始祖神和蒙古神,至于日祭月祭春秋大祭,更是繁杂琐碎,无一可以或缺。</p>

其实多尔衮本人是典型的无神论者,什么佛祖神仙他都不搭理,就是信佛也是摆摆样子而已。至于把这么多的祭祀确立成为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针对小皇帝福临,除了可以在小皇帝心中种下“无争”的念头,还能把他每日的时间挤占的满满当当,让福临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p>

“说起汉人的文章,还真是有意思,这几天我也做了首诗词,念于太后听听。”</p>

“难得摄政王有此雅致。”</p>

“蒹荚苍苍,白露为霜, 所为依人,在水一方。”多尔衮学着那些酸儒的样子摇头晃脑的吟哦,旁边的孝庄早就臊的满面潮红,不时偷看外面的小皇帝,取笑道:“怕不是摄政王所做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