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统(上)(1 / 2)

 九江城,议事大厅。</p>

太史慈的临时处理军政要事的地点暂设在了这座雄伟的大城中。</p>

此时,太史慈正在认真地听着从各地流水般送来的消息,不时地做出各种指示,在他的身边,郭嘉、贾诩、鲁肃、桓范、沮授、陈登这六个顶极军师肃容而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仔细地听着汇报者向太史慈报告的诸多事情。只见眼前的那名斥候对太史慈恭谨道:“幽州传来消息,张郃、高览两位将军连连击破鲜卑人,很多部落被打得望风而逃,现在在幽州长城外几百里内的范围里,鲜卑人根本完全绝迹,无法立足。虽然幽州不断的展开战事,但是人口却在激增,那些投降的黄巾军完全的安定下来,他们和幽州当地的居民以及甄氏家族的那五万农民开始通婚,每一天都有新的婴孩而诞生,用不了多久,幽州的人口就会突破百万,虽然如此,幽州的粮食却十分充足,田畴先生来信说,从青州五德院传递过来的一些农桑经验十分有效,增加了粮食作物的产量,唯一一件遗憾的事情就是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在最近的作战中不幸从马上坠落,摔断了脖子,医治无效,已经死了,田畴大人已经把这件事情调查得一清二楚,并且把这件事情通报给了辽东的公孙家族,希望他们能够接受这个噩耗。截止到田畴大人写信的时候为止,公孙家族反应平静,而且派人跑到田畴大人那里去道谢。”</p>

太史慈“嗯”了一声,微笑道:“你带话给田畴,告诉他寡人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关于公孙续的事情他处理得十分得当,不过也不用过地在意公孙世家的感受。那样反而显得心虚了。时至今日,公孙家族的人也应该明白,他们已经拿我青州没有一点点办法,应该安分守己。”那名斥候答应了一声,才要撤退,太史慈却叫住了那名斥候,沉思一会儿才道:“你告诉田畴,既然辽东已经安稳,那么就去和乐浪郡以南的三韩之地做做生意,我们一开始不就和马韩的关系不错吗?想办法和那里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把他们的土特产品都给我弄来,若是有技术人才,也要尽量地搜罗,他一定会大有收获的。呵呵,对幽州的百姓实在很有好处。”看着太史慈处理得当,鲁肃等六人当然没有话说,尤其是太史慈关心农业生产这件事情令四人极为满意,一般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很少会注意到这一点,他们就知道打打杀杀,只懂得破坏,而不知道建设,现在太史慈却是别具一格,甚至比很多人都想得远。四人对望一眼,心中自然充满了喜悦。那名斥候这才躬身退出,随后不久进来一名斥候,这名斥候是从青州来的,他先是向太史慈报平安,太史慈的母亲虽然年事已高,但是由于受到了良好的照顾,所以这两年身体越的健康起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太史慈自然放心,太史慈的母亲还告诉太史慈,汉献帝的两位贵妃已经到达了黄县,受到了很好的照顾。大汉第一剑师王越则是尽职尽责的保护,要他放心。不过太史慈的母亲却希望太史慈能够多派出些人照顾两位贵妃,因为这两人身边只有一名小黄门,而且那小黄门一看就是个什么活都不会干的小屁孩儿,虽然长得不错,但是贼眉鼠眼的,叫人看了不大喜欢。太史慈听到这里不由得为之莞尔,汉献帝本身就是孩子心性,这会从皇帝变成了平民,怎么的都要新鲜一阵子,所以难免上蹿下跳,调皮捣蛋一番,不过被自己不明真相的母亲叫做小屁孩儿,实在是有趣。大概自己的母亲看着汉献帝很闹心,所以才会忍不住说出这番话来,不过自己的这位母亲也知道他自己没有权利去干预别人的生活,所以只好跟自己说明,希望自己向两位贵妃提出意见,若是太史慈的意见,这两位贵妃还是会考虑的,问题是太史慈能说什么?难道自己要人家夫妻分手不成?这件事情想一想就是滑稽。那名斥候又向太史慈汇报,王豹已经把青州军秘密训练多时的军队悉数派上阵,已经沿着海岸线出,要配合青州军的渡江部队从水路进攻江东。另一方面,已经回到青州五德院的马钧又开了不少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工具,正在试验,以便日后推行,孔融则致力于兴办教育,现在不但北方普及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且现在益州和荆州两地的普及教育也在进行之中,益州和荆州原本就是学术盛行之地,要兴办教育自然是事半功倍。而马钧的妻子步飞烟和郭嘉的妻子墨姬也是一同回到了青州,准备推行戏剧艺术,使之成为天下百姓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太史慈心中暗喜,有了这戏剧和评书等艺术形式,这就等于和报纸一样,在某一方面起到了对皇权的限制作用。若是通过这些渠道把“新五德终始说”扬光大,那就是善莫大焉。也许千百年后,人们会记不得太史手下的猛将们所经历的那些战役,但是对这件事情却会耳熟能详,因为这件事情对于万民来说实在是福泽深远。要知道青州的学术其实并没有什么固定在哪种思想中的内容,相反兼容并包性是很强的,只有开放的心态才能迎接来民族的盛世,所以如何保持新“五德始终说”的本意,以免后人篡改就成为了重中之重。</p>

毕竟,中国的那些古代先贤们在死后被利用的时间已经太长了。自己绝对不能忍受重蹈覆辙的结果。当下太史慈只告诉那名斥候回去之后要自己的母亲不要管两位贵妃的事情。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王豹把最近新训练出来的特种精英派到南方来,目的是派这些特种精英到周边的国家进行经济门交流,最好是带回一些地方特产回来,提高粮食作物的生产量。因为太史慈已经预计到了未来将会生的事情,用不了多少年,中国的人口将会激增到一定的数量,到了那个时候,人口的压力就会浮现上来,所以太史慈必须要防患于未然,把这个在中国历史上造成王朝衰落的隐性的巨大灾难消灭在萌芽中。不过这份苦心可并不是谁都能够懂得的,在那名斥候离开之后,郭嘉便忍不住询问太史慈这么做的原因,在得知太史慈希望提高农作物的生产量的答案后,众人面面相觑,有点不大明白。</p>

郭嘉忍不住搔头道:“敢问圣上,这么做不会谷贱伤农吗?要知道我们现在的粮食生产已经趋近于饱和,而且越来越多的粮食已经和上也挂上了钩,虽然说我们青州政府出于养兵的需要,也在不断地增加粮食,但是按照主上的说法,很多外国的粮食作物产量惊人,若是一旦在国内落户,会不会出现问题呢?”鲁肃在内政方面明显高于其他三人,因此比郭嘉说得更明确道:“圣上,我们青州讲究的是新‘五德终始说,正是因为如此,五德将令水乳交融,因为战争的进行,所以在这十年内,在青州的倡导下,农民向外卖粮食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因为在青州,农业税很低,而且这些年已经渐渐地全免,这股潮流更是渐渐遍布天下,到了那时,农民将会和商人牢牢的挂钩,因为他们一定会把多余的粮食卖出去,可以看得出来,不说别的,日后这天下新兴的城市将会越来越多,城市的人口也将越来越多,这不但因为工商业的盈利要过农业,而且城市一般会成为一个地区的中心,更何况这些年因为大型公益事业诸如道路、水坝、河道等等的修建,非农劳动里越来越多,所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在不断地变少,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粮食仍然还有剩余,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的农业生产水平在上升,可是主上请想一想,随着战乱的结束,很多的百姓将会回到故乡,因为必将在城市中每一偶他们的位置,他们会再一次变成农名,现在还有那么的荒地没有开垦,若是如此,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的粮食就会堆满仓库,到那个时候,粮食的价格就会下降,若是在此时我们还要引入新作物,那岂不是雪上加霜吗?要知道到了那时农民们根本就是无处可去,别无选择的从事农业劳动,若是如此,就算是我们全部免除了农业税,只怕百姓种田的积极性也会降低的,到了那个时候,农民由积极耕种变成迫不得已种田,那么农业的地位岂非变得次要起来?又哪里符合新‘五德终始说’的精要呢?望圣上有以教我。”</p>

鲁肃的一席话说的众人连连点头,齐齐看向太史慈,太史慈闻言呵呵笑道:“子敬言之有理,我们这个希望王朝的确和以往的王朝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你们可能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随着太平盛世的到来,人口将会激增,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准备充足的粮食才可以,难道你们到了今天还看不出来吗?很多王朝的衰落不是政策出了问题,而是人口的膨胀给那个繁荣的王朝太大的压力了。”众人闻言,中心一震,沉思起来。</p>

太史慈扫了众人一眼,缓缓道:“当然,开粮食新作物不过是治标而已,因为即便我们能够有充足的粮食去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那么这些被养活的人的心态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他们会变成这个王朝的一群作的人又怎么办呢?他们又会怎么看待这群闲人呢?要知道,人不患寡,儿患不均,事情若是到了那一步,即便粮食够吃,只怕也会生社会弊病来。”贾诩倒吸了一口冷气道:“圣上深谋远虑,我等不及,敢问圣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才可以未雨绸缪呢?”</p>

太史慈冷然道:“所以我才要为大(看不清)边的敌人,我们要为本民族不断地拓展生存空间,当(看不清)并不是要蛮横的抢占别人的地方,而是要把属于我们的地方拿回来。如此而已,在这之后,我们还要和外部加强经济交流,与其他国家通商,这样就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和人口压力,如此,从事农业的人并不会变得很多,粮食的价格也绝不会降低,我们还会把粮食生意做到外国去,毕竟产东是每个国家都像我们一样是太平盛世,他们在战乱的时候难道不需要粮食吗?当然,我们的一些武器也是他们所需要的,嘿嘿,大战争财可是这人世间最暴利的收入之一,可以预期,将来的幽州、冀州等地将会变成一个大粮仓,他们所生产的粮食肯能很大一部分都会变成商品销往外国,如此一来,我们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众人闻言拍手叫绝,都觉得太史慈的主意果然奇妙,同事也弄明白了很多一直一来悬而未解的事情,当然,这些事情太史慈以前和管宁和诸葛亮等人交谈过,至于像郭嘉这样的人,虽然说起政治来也能头头是道,但是对于这些问题他们并不怎么感兴趣,而且懂得也不是很多。</p>

太史慈心道:“这算什么?老子现在恨不得弄出一对人体无害的避孕药,搞搞计划生育什么的,虽然说这个时代孕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很高,但是随着医学的达,生产孩子也将会变得越来越安全,不控制人口怎么行?不过很多的事情现在只能放在心里,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只会好心办坏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