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诗(2 / 2)

贾琦笑道:“老太太,我就不去了,省的冲撞了菩萨。”</p>

又嘱咐鸳鸯、琥珀照顾好老太太。</p>

贾母闻言,点点头,回头又见惜春可怜巴巴的看着自己,笑道:“好了,你们姊妹有事就去忙吧,不用跟着了,我陪老亲家在逛逛。”</p>

“哦!”</p>

惜春闻言顿时神色一喜,惊叫出声,随即反应过来,面色一正,对着贾母施礼道:“多谢老祖宗。”</p>

“哈哈哈。”</p>

看着惜春认真的小模样,贾母等人哈哈大笑。</p>

见状,迎春、探春、黛玉、湘云、宝钗和邢岫烟几人上前给贾母施礼,然后便退了下去,宝玉原本想跟着,奈何王夫人不松手。</p>

.......</p>

大观园,秋爽斋。</p>

一大票人涌进来,探春作为东道主,自是忙着招呼众人,命丫头烧水倒茶。</p>

西面的墙上原本挂着一幅米襄阳的《烟雨图》,此时却已换成了贾琦临摹的《竹山堂诗》,仔细看了看,贾琦不禁点点头。</p>

“噗嗤!”</p>

却是黛玉抿嘴轻笑了一声,灵动的眸眼眨了眨,道:“二哥哥看着是不是感觉特别舒心。”</p>

闻言,贾琦围着字帖又多看了两眼,嘴中啧啧称赞道:“还是探丫头有眼光,识得其中的气质与内涵,怎么写的这么好呢,唉,太完美了。”</p>

惜春听不下去了,扬起小脸,说道:“哥哥,你真臭美!”</p>

“哈哈哈。”</p>

众金钗闻言忍不住大笑。</p>

贾琦闻言顿时气节,伸手揉了揉惜春的小脑袋,道:“有你这么说自己哥哥的么。”</p>

黛玉上前将惜春从贾琦手中夺过,理了理惜春有些凌乱的发髻,并责怪道:“有你这么做哥哥的么。”</p>

说完给了贾琦一个白眼。</p>

接着又道:“哎,二哥哥既然写的这么好,也给我写一个呗,不过我不要临的,你另作一首诗怎么样!”</p>

说完,傲娇的扬起头瞥了贾琦一眼。</p>

虽然话中充满了调侃的意味,但是贾琦还是发现了她眼神中的期待,想了想,笑道:“诗?还别说,我这里确实有首诗,还是首好诗,早在娘娘省亲之时便就作下,只是当时怕抢了妹妹的风头便推辞说没有灵感做不出诗来。”</p>

闻言,黛玉眼睛发亮的问道:“二哥哥当真有好诗?”</p>

没有理会黛玉的惊疑,径直取过一张宣纸平铺在梨花雕大理石大案上,拿过毛笔沾上墨汁,在宣纸上一气呵成地写下一首五言律诗。</p>

杏帘在望</p>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p>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p>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p>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p>

众金钗都是文采斐然,看完此诗,不免轰然一下,窃窃私语了起来。</p>

宝钗笑道:“之前听说琦兄弟为了辽东边民弹劾了一省的文武官员,原本还是有些疑惑,今儿读了这首杏帘在望,却是明白了琦兄弟的心胸和理想。”</p>

“就是,二哥哥却是忧国忧民了。”</p>

探春跟着说道。</p>

贾琦看着探春笑道:“小小年纪就老气横秋的,什么忧国忧民,有这功夫你给我做双鞋也是好的。”</p>

闻言,探春面色微红的瞪了贾琦一眼。</p>

屋内一众人打闹说笑,只有黛玉默默地看着桌上的诗出神.....</p>

................</p>

“贾琦怎么说的?”</p>

上书房内,隆治帝坐在龙椅上,品着杯中的香茗,淡淡道。</p>

黄锦躬身说道:“回陛下的话,贾琦对于老奴戒备心很是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p>

隆治帝点点头,又问道:“查的怎么样了?”</p>

黄锦道:“忠勇侯府养在庄子上的都是军中锐士,而且不少是猎户、斥候出身。如果能够有这些人的帮助,定会事半功倍,轻松许多。”</p>

闻言,隆治帝低头沉思,少时,沉声道:“你能确定他和此事无关吗?”</p>

说完抬头向黄锦看去,却见他低头并未说话,隆治帝叹了口气,知道这样的事情谁都不敢保证。</p>

</p>

正在此时,戴权快步走了进来,小声道:“陛下,这是荣国府刚送来的。”</p>

说完将一张信纸递到了御案上。</p>

隆治帝取过细细查看,眉头微皱,问道:“怎么说?”</p>

“据说原是娘娘省亲之时命众人按照所赐匾额名为题赋诗一首,此诗为当日忠勇侯所想,但是并没有当场作出,说是不想抢了林姑娘的风头。”</p>

戴权小声说道。</p>

“呵。”</p>

闻言,隆治帝轻轻一笑,道:“他一惯会做好人。”</p>

说完,又仔细看了两遍,抬起头看着殿外的天空出神.....</p>

良久,回过神来,说道:“此事朕准了,不过还是要留一份心,不可大意了!”</p>

“老奴遵旨!”</p>

黄锦闻言,连忙躬身回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