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暴雨(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强兵在手,朱由校怕的自然就是作战物资供应被人切断,而物资提前囤积到了广宁等地,基本上也就规避了这个最大的风险。

就算是有人控制了京师,朱由校也能迅回师,将京师收复。

何况朱由校离开京师之时,还做了准备。先政务方面,主要还是交给沈来处理。沈处理不了的,则进宫请示皇后。

张嫣这几年下来,在政务的处理上也逐渐老练,不再是一个没什么见识的少女,轻重缓急还是分得清楚的。遇到重大的叛乱之类的,也懂得如何进行应对。

皇后自然是不可能造朱由校的反,两人的感情毕竟摆在那里,又没什么分歧和矛盾,更没有外戚势力在朝堂之上,她身为皇后也没什么权力好争的。以后皇帝的位置也是大皇子的,怎么可能会造反。

同时京师还有两个中央军步兵师拱卫,城内还有禁军。更有锦衣卫、东厂听令于皇后,另外有袁可立坐镇山东,手下还有两个师的海军6战队,随时可以驰援京师,同时朱由校还抽调了一个中央军步兵师给袁可立,同时给了袁可立抽调那些没有整编完成的中央军的权力。遇到什么问题袁可立也能快驰援各地,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住局面,何况还有沈留在京师。

这次御驾亲征并没有使得关内兵力空虚,而且军权大部分交托给了袁可立,这位三朝元老对大明绝对是忠心耿耿,朱由校是完全放心的。

过去皇帝御驾亲征,很多时候都是带着一群文武百官,政务也是路上进行出路,不仅非常麻烦,而且还容易影响行军度等等,更是一个很容易被一锅端的目标。

朱由校此次御驾亲征,却是没有把处理政务的大臣带在身边,也就没有了这个问题。出了京师。行军度依旧很快,因为每个人都配备了三匹马,两匹是代步的,一匹是战马。每天的行军度都保持在三百里左右。

能有这样的神,主要还是道路情况比较良好,目前公路已经修到了广宁。同时没有带什么辎重,又有马匹换乘。

仅仅第三天,朱由校就到了广宁。这里距离蒙古王城只有两百公里的距离。

此时的广宁,已经是重兵云集,大量骑兵和步兵都聚集到了广宁城。距离广宁不远的蒙古王城,同样也是汇聚了大量的蒙古骑兵。

双方都在备战,只不过蒙古人动员得有点晚了。

朱由校决定对蒙古动战争显然是早有预谋的,作战物资早早的就囤积在了广宁,加上此前消灭后金的时候,很多作战物资也没用掉,所以大明这边的备战度非常快。

当明军已经做好进军准备的时候,林丹汗才动员了十五万蒙古骑兵。很多蒙古部落确实离得太远了一些。不是这么快就能动员过来的。

兵贵神,朱由校召开了一个战前会议之后,立即下令挥师进军,带着十个步兵师和两个野战炮兵师,以及四个骑兵师直插蒙古王城。

以前朱由校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蒙古人要在距离大明这么近的地方修建王城。如今算好是明白一些了,因为大明已经多年不对蒙古动武,一直都是蒙古人前来骚扰大明,让蒙古人胆子肥了。

再则蒙古人的野蛮习气因为入主中原了一段时间,也被消磨了很多。蒙古人刚回草原的时候。甚至连放牧都放不清楚。

这也难怪其后蒙古人一直无法对大明构成什么威胁,这种野蛮习性没那么严重的异族,向来对关内威胁不大。

另外蒙古王城也位于一个四面山脉丘陵环绕的谷地,尽管山脉围绕得不是那么严实。但从风水上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而且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和太行山脉之间,有那么一点龙脉。

然而这样的地形对于蒙古人来说,在气场上也许有点用,但是在形体作用上。或者说是物质层面上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蒙古人能受得住吗?

蒙古人那糟糕的土木工程能力,加上他们又是以骑兵为主,对于防守关隘根本没有任何天然优势。何况蒙古王城四周的缺口也太多了点,基本上是四面漏风的地形。明军还有大量火炮,杀进蒙古王城所在的谷地显然是非常轻松的事情。

不过到处分布的丘陵山脉对于明军来说确实也是一个麻烦,为了避免蒙古人突然杀出,朱由校和参谋部决定从蒙古王城东北部进军,这里地势要平坦许多,属于平原地与丘陵的交界地带。

在平原地带行军的度还是比较快的,仅仅三天之后,明军就已经靠近蒙古王城不到一百里了。

这个时候四周的丘陵地带变多了起来,明军撒出了大量斥候。并且派出小队,对四周的高地实施占领,并在高地上安排t望手进行警戒。

因为明军装备了大量的望远镜,在占领了四周高地的情况下,蒙古人想要突然给明军来个突袭还是很难的。当然也并非完全就没有风险,所以明军进军度并不是很快,基本都是步步为营。

这个时候蒙古人的骑兵也出现在四周,时不时的冲出来骚扰一番,不过都不是蒙古骑兵的主力,被明军骑兵轻松击溃。

朱由校也搞不懂蒙古人的主力在哪里,不过大致上就是在蒙古王城这一带。具体在哪个方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蒙古骑兵主力靠近警戒线内明军有所反应就行,明军的作战意图也非常清晰,那就是直奔蒙古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