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士气斗志(1 / 2)

乱世英雄 闪烁 5511 字 2019-09-22

 第二章士气斗志

在中**民中,士气与斗志问题不是不存在,而是没有暴露出来。

台海战争爆之后,大6的一些民主人士就对当局提出了质疑,特别是用武力完成国家统一的理由。可惜的是,民主人士的声音非常微弱,甚至没有得到过当局承认,也没有引起外界重视。

这种情况很好理解,毕竟战争时期,当局肯定会对新闻与传媒进行管制。

不管这种质疑有没有道理,以及是否产生了影响,至少说明,即便在大6,仍然有人并不支持政府的战争行为。事实上,为了消除民间的质疑声,政府在动战争的理由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最重要的是,美国与日本的干预行动,等于证明了大6当局动战争的正确性。

要知道,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国的内政,而美国与日本出兵干预,等于向中国宣战,也等于承认了台湾当局确实在谋求独立。

非常可惜的是,美国与日本的干预行动,也让少数民主人士闭上了嘴。

大势所趋,加上战争已经爆,再质疑动战争的理由已经没有意义,保卫国家成为了要任务。特别是在美国挑起朝鲜战争,将战火烧到大6之后,捍卫国家主权、抵抗侵略就不再是一句话,而是实际行动。

这一局面,在日本出兵东北之后成为定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日本出兵东北,使得中国全体上下团结一心,十多亿中国人为抵抗日本侵略共同奋战。

问题是,一年多下来,这种一时激起的抗战斗志已经渐渐消散。

虽然在这一年多中,中**队成功迫使韩国退出了大规模战争,在南京挡住了美台联军的进攻步伐,并且在东北战场上给予了美台联军重创,甚至在战略反击中摧毁了长崎,但是在正面战场上,中**队仍然没有能够扭转局面,战略主动权仍然掌握在敌人手中,别说普通民众,就连很多高级将领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这种局面,必然会让人对抗战的结果产生怀疑。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当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对而言,在南方战场上,这个问题最为突出。

到二零一四年底,台湾当局在美台联军占领区内已经设置了三个省级临时政府、二十一个市级临时政府与一百零八个县级临时政府,派遣了数千名行政官员,并且任用了数万名占领区内的民众担任临时行政官员。

虽然在大部分台军控制区内,民众仍然不太认同台湾政权,甚至积极支持游击队,但是这一局面正在逐渐转变,至少在二零一四年的前几个月,台湾占领区内民众的自抵抗行动就比二零一三年少了许多。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粮食问题。

要知道,在二零一三年,中国大6的粮食问题就暴露了出来。为了保证军粮,中国当局不得不在全国施行粮食配给制,成*人每月只有三十五斤的粮食供应,而未成年人则只有二十五斤。

虽然配给的粮食基本上能够满足生存需要,但是民众的生活水平谈不上任何保证。

事实上,很多地方的实际情况更加糟糕。

在一些粮食不能自给的省份与地区,比如贵州,以及江西南部地区,民众实际上获得的粮食配额只有基本标准的六成左右。在二零一三年底,贵州一些偏远山区就因为缺粮爆了动乱。

与之相比,在台湾占领区,至少能够确保基本粮食供应。

在一些大城市里,美军与台军甚至开放了市场,向民众出售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可以说,台湾占领区内,民众的生活水准确实高得多,至少不需要担心饿肚皮。

在保证粮食供应的同时,台湾当局采纳了美国的建议,即在占领区内实行开明统治,不但邀请当地人参与行政工作,还在制订地方政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民众需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占领杭州之后,台湾当局一度决定施行战时管制,最终在美国当局的建议下,仅在夜间八点到凌晨五点宵禁;为了确保民众过上正常生活,台湾当局还优先为医院、学校与城市基础设施供电,并且派遣专门人员到医院与学校维持秩序。占领上海之后,台湾当局甚至出资聘请了几百名医务人员,专门为战争中的伤患提供医疗救助。

这些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要求。

当然,台湾当局也对此进行了广泛宣传。

正如台湾当局宣传的那样,当时在民众中间,也有人对国家的本质提出了质疑。

问题是,在战时情况下,台湾占领区几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其他地方的民众基本上不可能知道那边生了什么事情。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中国当局在宣传的时候,肯定会刻意丑化敌占区。

更重要的是,在宣传的时候,中国当局充分利用了台湾当局在日本出兵东北,侵略中国的时候保持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