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不想要官只想要监理会组织合法化的回信送到汴梁之后,赵佶看了果断的再次发脾气。
他之前给孙新的那一分议和书信上面的条件已经是做出了极大让步了,直接让孙新管理整个山东,可是却没想到孙新居然这样得寸进尺,而这个消息在大宋朝廷内传开之后,不光是赵佶气愤,就连那些原本主张和监理会议和的官员也感到这个要求根本无法接受。
监理会合法之后孙新的权力丝毫不会受制约,甚至手下的兵将以及整個组织都不会接受大宋的任何领导,等同割据。
大宋如果答应这个条件就是同意割让山东给孙新。
整个大宋朝廷上下哪怕是赵佶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而当大宋方面的使臣苦口婆心地跟孙新表示当今官家不可能割让领土的时候,孙新心中实在忍不住吐槽。
你要是担心这个,那咱们还真有的谈。
这厮未来的表演可不仅仅是割让一个山东而已。
反正孙新手下的监理会也在闷头发展,一点时间也不浪费。孙新也根本不在乎,反正慢慢谈就是了。
这一战打完之后,虽然在整个山东的百姓心中并没有感到什么战火的威胁,可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却是监理会的威望大增。
买了战争公债的人全都大喜过望,谁都没想到这场战一个月就打完了,而之后战争公债再开始兑付,大家更是感到万分欣喜。
越是离公债兑付的时间近,他们手中的公债就越值钱,众人这才知道这个可以自由买卖的公债,究竟有什么意义,这玩意儿直接可以当钱使用,而且每天的价格都在涨,用起来贼刺激,于是公寨的期货市场悄然运行开了。
借助公债期货孙新又同时让监理会银行开始发行棉纱和食盐的期货,至于发售期货得到的利益孙新则全部用来投入北边的监理会发展。
对于辽金之战的具体消息,孙新的记忆主要是在金国的崛起的历史上,更何况这还是水浒传的世界线,和原本世界的历史想必多有不同,孙新就更无法预测了。
而根据邓飞在前线汇报来的情况,就在他们山东和大宋打的热闹非凡的同时,辽国内部也在进行的异常激烈的权力斗争。
此时的辽国内部已经是一副王朝末年的模样,那叫一个乱。
辽国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统合起来的一个广土大国,契丹、奚人,诸游牧部族,汉族,混杂在一起,而且各自的生活区域都泾渭分明,民族矛盾非常深厚。
实际上辽国各部的起义从来就不间断,之所以在大宋没怎么听闻,主要原因是因为汉人聚居的长城以南地方比较平静,而长城以北的草原上早就打成一片。
而辽王朝在长城以南的地方,也处处表现出王朝末年的衰败气象,各种贪腐横行,百姓的怨愤也是颇高,只不过是长期辽国对于宋人的负面宣传使得此地百姓哪怕怨恨契丹人统治但是对于大宋也是没有丝毫感情。
而邓飞的监理会却在这种环境之下发展的如鱼得水。
主要原因说起来好笑那就是邓飞的监理会在辽国活动打的旗号并不是大宋的组织,而是金国的组织。
邓飞掌握的势力并不是从大宋边界渗透入辽国的,那地方几乎被宋辽之间的商股所把持,再加上长久的互相贸易,形成了稳固的官员食利团体,真真是滴水不漏,监理会这么大的力量想要打入进去,都屡次尝试无果。
而邓飞的监理会从金国的路径进入辽国反而得到很大的成功。
就好像辽人因为宋人打不过他们所以从心里就看不起大宋一样,金国在战场上屡次让辽国吃瘪,结果居然使得邓飞也能狐假虎威。
金国监理会的旗号一打出来长城以南的汉人居然都相信邓飞确实是有非凡的实力,就靠着这张虎皮邓飞居然成功在辽国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络。
他们最初是帮助长城以南的汉人跟契丹人打交道这种帮助百姓的行为很快,让监理会在当地建立起了威望,而孙新这里给的经费又足,所以邓飞的活动非常顺畅。
时间半年时间邓飞在长城以南的汉人聚集区已经建立了二十多个监理会,其中最大的监理会,组织掌控的区域已经整整包括了一个县,几乎就是和他们在山东监理会边缘的控制区差不多的掌控能力了,完全听从登州监理会的号令,甚至今年监理会大学就要迎来第一批辽地出身的汉人干部前来进修。
而辽人对于监理会大肆入侵的反应居然比大宋还要迟钝,实在是民族之间间隔着一层,致使政令无法上传下达,哪怕知道一个县几乎都被汉人的监理会组织所控制,可是看着这个县还在正常的交税服徭役之后,辽国居然也就接受了。
而伴随着监理会在长城以南的辽地汉人之中扎下了根,监理会也开始慢慢介入两国的权力斗争。
其实也不是监理会主动想介入,而是辽国国内此时正在发生夺嫡之争,内政不稳到了所有势力都需要站队的地步。
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今年已过五十,膝下能够夺嫡的就是两个王子。
长子晋王,后台是他的外舅辽国东路都统耶律余睹,另一个是争位的秦王,后台是舅舅辽国枢密使、兰陵郡王萧奉先。
两边都是辽国大势力。
这场皇位之争最后究竟是谁赢了孙新也没印象,因为在他记忆之中好像辽国的国作也,就到天祚帝耶律延禧这一辈,他生前想着死后传给谁当皇帝孙新怎么知道?
不过邓飞那里根据消息却是认为晋王的势力在契丹人之中受的支持比较多,邓飞打来的报告表是,他打算用监理会的力量主动交好晋王。
可孙新的信还没看完,第二封书信就来了,直接给孙新看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