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炼神先天,心海推演(1 / 2)

 接下来鹿尘都在打坐冥想,将心神沉淀在“心不动龙吟观想法”的最深层境界中。</p>

但严格来说,他没有修炼这门武学,而是借由这门武学,研究自己心神上的特殊构造。</p>

也就是那一片被激发出来,远超常人的“心海”。</p>

鹿尘摸索“心海”的功能。</p>

在这过程中,观想法只相当于一个钥匙,人身自有宝库,被打开之后,钥匙本身即可抛之脑后了。</p>

几个时辰后,鹿尘发现只要进入到“心海”状态,便可以随意回忆自己从前的经历,这里面有许多前世武侠小说的内容,并且可以分毫不差的默写下来,让他对这个世界的各种状况更有把握。</p>

就如同此前想起的种种名言,其实常人如何记得?</p>

要说当时感受,鹿尘并非刻意绞尽脑汁而想起,更像是一种灵光一闪、心血来潮。</p>

但世上绝没有灵光一闪这回事,任何仿佛从天而降忽然而然的东西,其实都蕴含了无数复杂缘由。而现在,鹿尘已弄明白了这种“灵光一闪”的本质,就是潜意识的运转推送,从自己也无知觉的“后台”转移到了自己所知的“前台”,便宛若是福至心灵。</p>

那番言语,便是鹿尘自己送给鹿尘,用以解开自身的谜题。</p>

这片“心海”就是另一个鹿尘,更智慧,更深沉,更敏锐,更灵动。</p>

这番话的的确确是鹿尘曾读过的,来自于他幼年时从学校图书馆租书阅读《大唐双龙传》的日日夜夜。</p>

《大唐双龙传》数百万字,哪怕一扫而过的只言片语,也一一映入眼帘,只是忘却了,模糊了,掩盖了。</p>

但那只是他的表层思维忘却,内在思维却从来字字记得,不曾丝毫遗失。</p>

而这关系正应了傅采林的那句话,人身便是天地之间最大的宝库,记载了曾经经历过的点点滴滴,人身的修炼并非是向天地攫取更多的东西,而是寻回无所不能的自己。</p>

这便是“后天返先天”。</p>

“原来如此,所谓‘先天’,便是人体本身应有的能耐神通,只是生自人间,便种种失却,是以要返照先天,重新打开精气神三处宝库的大门。”</p>

“而我经过穿越之后,前世今生灵魂融合,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三的效果,至少在炼神这一条道路上,已不知不觉而成。就类同于昔日历经《长生诀》修行的寇仲徐子陵,一出世就是先天。”</p>

“区别在于,寇仲与徐子陵大约是练气先天,而我是炼神先天。”</p>

“不过师父说过,炼神先天之后,要去‘九空无界’盗得天机,我却没有经历这一遭,看来和真正的炼神先天也有区别,算是一只脚踏了进去。”</p>

“倒也对,寇仲和徐子陵虽然是练气先天,但一开始也仅有种种异能,闭气龟息、内力自成,真正威能还需得战斗修行来逐渐掌握。”</p>

“世人学武,都是积蓄‘量’,然后寻求‘质变’;我们却不同,是先有了‘先天之质’,再反过头去积蓄‘量’……”</p>

这便算想通了,鹿尘点点头。</p>

另一方面,那一片“心海”的作用也不只是加强版的过目不忘,也包括了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