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整肃朝堂(2 / 2)

当然,其实魏良卿的那个太师只能算是个笑话,李善长和张辅都是因为军功而封的太师,张居正那也是有大功,辅佐幼主,进行一系列改革。平心而论,若无张居正的变法,大明很难再坚持这五六十年,所以他的太师那也算得上实至名归。

等张惟贤致休后封太师,估计也没人能说什么,但现在就不行了,现在给他,那就捧的太高了,恐怕朝野上下也会议论的。

所以朱友建思来想去,决定将他的几个儿子孙子进行加封。接着又抬他入阁,毕竟现在内阁只有四个人,让张惟贤入阁也完全可以,他的能力和见识还是有的。于是很快,朱友建就发了旨意,晋封张惟贤为文渊阁大学士,加礼部尚书衔。

这样一来,朱友建的内外朝核心就出炉了,内阁人员如下:

韩爌,内阁首辅,中极大学士,加吏部尚书;

袁可立,建极大学士,加户部尚书;

孙承宗,武英大学士,加兵部尚书;

张惟贤,文渊阁大学士,加礼部尚书;

李标,东阁大学士,加刑部尚书。

这其中,朱友建虽然没有任命次辅,但袁可立已是建极大学士,又掌管户部,俨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次辅。只不过朱友建不想让朝臣们过多议论,所以暂时没有下达明旨而已。

当然,六部尚书和督察院左都御史的任命也都在同一天发了下去。不过这其中,王永光还在南京任上,估计还要一段时间才能赶到,所以兵部暂时还由孙承宗带着人在那里撑着,他每都得在内阁和兵部来回跑,还好老大人体硬朗,又有朱友建派去的御医时常检查,一时半会儿倒也没什么事。

至于定国公徐希怀远侯常胤绪等人,他们原本就是勋贵出,掌管着五军都督府,是为军方的代表,所以不可能弃下这些而投入文官之中,而徐希已然是国公,与张惟贤一样,爵位再无晋封的可能。

常胤绪则是只凭着这点从龙之功就想恢复祖上的开国公爵位,也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朱友建想了想,加封他们的子嗣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况且徐祯、常延龄、汤文琼和邓文明四个的能力也确实不错,放出去好好历练一番,必然能够有一番不小的作为。

故而朱友建在与刘莱臣宋献策商议之后,又叫来徐希常胤绪等人,征询了他们的意见之后,便将常延龄徐祯四个分别任命为三大营的总兵和副总兵,分别统管了数千人马。三大营整顿在即,有了这几个先行进去摸况,朱友建相信到时候自己改编整顿时遇到的阻力也会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