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2 / 2)

佩剑星痕 美丽的蛇 0 字 2021-07-04

“无妨,孤自会想其他办法。孤已经和吏部打好招呼,也和中书省的几位相爷说好了,调山东路济南府知府陈文亮进京接任京兆尹,他是咱们自己人。这个人和孤联系的不多,是孤安穴在山东路的一步暗棋。这些年他在咱们的人全力维护之下,政绩考核一直是优异,官声也是相当的好。他与孤一直是私下秘密联系,知道他是咱们的人的人极少。想来,调他进京老爷子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见。”发泄了一通之后,太子的情绪似乎好了一点。

太子说道这里,抬头看了看有些失落的张迁,觉得应该安抚一下这个心腹,便道:“你的事情,孤会考虑的。你是为了孤才弄到这步田地的,孤绝对不会坐视不管。你暂时先委屈一段时间,孤保证,不出一年,定会让你离开那个鬼地方。”

“多谢殿下,臣保太子殿下并无所求,只是希望能看到太子殿下登基大宝,开创我大齐一番盛世,就心足矣。殿下,圣旨让臣三天之内交印,家父又要回乡定居。臣就此告辞,望殿下多多保重。不过臣临别之前,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张迁见自己在这里呆的时间已经不短,知道在多呆下去对自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便决定告辞。实际上在这件事情上,他虽然对太子的表现颇为有些失望。太子不听自己的劝告,一手策划的宫中的流言事件,非但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倒是有些适得其反。变相的帮助英王稳固了位置。这让他很失望。但是临别之时,他还是想在对自己这个主子再谏上几句。

“什么,老侯爷居然也要回乡。父皇不是早就赐庄子恩准你他在京修养吗?怎么突然想起返乡来了。”对于这个消息,太子明显感觉到有些吃惊。这个一心学当年死保太宗皇帝定的桂林郡王的武昌侯,一直是自己在朝中最有力的支持者。他一旦离开京城,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便等于大大的削弱。

“家父因何做出这个决定,臣就不得而知了。实际上,那天家父进宫回来之后,突然做出全家迁回故乡修养的决定,臣也颇为感到吃惊。因为当初家父在致仕之时皇上不仅恩准父亲在京城修养,更恩赐家父百年之后,可以随葬皇陵。如此厚待,实乃我朝开国以来之罕见。但是父亲那日出宫之后,突然提出返乡,臣也不明白究竟为了何事。但是臣想。父亲如此做,一定与臣目前所遇之事有关。”

“臣未能为太子殿下尽全功是为不忠。现在又因为臣的事情牵连到老父,更为不孝。臣真是罪该万死。不过臣有一言,希望殿下能够谨记。臣这一去,与殿下关山万里,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这句话,也算臣临别之时的忠言。”

“殿下,臣与英王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臣观英王此人虽然年轻,但是却多谋善段,心思缜密,且极为有忍耐力。城府绝对不是韩、陈二王之小聪明可以相提并论的,不可等闲视之。”

“英王现在手腕虽然还略有稚嫩,在朝中也并无势力可以依靠,若是假以时日,一旦让其成乐气候,必将成为殿下之心腹大患。还请殿下多多提防。殿下如果无法拉拢此人,还是尽早想办法除去后患为好。实在不行,就想办法让他提前就藩。只要离开了京城,离开了皇上的庇护,想来他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孤看你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孤这个九弟是有些小聪明,但是若是象你说的那样,却是大可不必。孤现在若是对付他就象捻死一直臭虫那样简单。他一个淮阳余孽在有本事,又能翻起多大的风浪。放心,你今日在他身上所受之耻辱,他日孤必将加倍替你讨还回来。”对于张迁的话,太子并没有放在心上。太子对黄琼的印象,正如黄琼自己评价的那样,还远称不上对手,最多只是一个麻烦制造者而已。

看着太子没有将自己的劝谏当作一回事情,张迁内心苦笑着摇了摇头。早在自己进士及第,踏入官场的那一天,父亲就告诉过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瞧你的任何对手。不要管他现在的实力是如何的弱小都要重视起来。

现在的英王,给张迁的感觉就好像绵里藏针一样,极有城府。外表虽然看起来和和气气的。但是内心想些什么,却让人很难看的出来。只有的一个对手,太子居然如此托大,岂能不吃大亏。也许太子的事,将来很有可能会坏在他眼中的这个臭虫身上。

不过张迁这个人有一个优点,就是相当的识时务。见太子不听自己的劝谏,熟知太子脾气定性的他,也就住口不谈了。有些事情说多了,对于某些人来说反倒是适得其反,讨人嫌。自己的话既然已经点了出来,听不听就在这位储君自己了。想罢,张迁便告辞而去。

看着张迁离去时有些萧索的背影,太子的脸色逐渐的深沉下来。沉声对着屋子内的其他几名心腹吩咐道:“告诉那些人,可以开始行动,务必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除掉做英王。孤这个九弟给孤制造的麻烦已经够多了。孤现在没有那个耐心再等下去了。孤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过后,孤不想在看到活着的英王在洛阳城中在继续招摇。记住,不是活的英王。”

“另外派几个好手保护好张大人南下,并严密的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若是发现他有什么不轨之心,该怎么做就不用孤交待你们了吧。还有太医院的那位给赵王看病的太医,等赵王西行的时候,让他陪着一起上路,省的孤的那位弟弟在那边孤单。”

“这,太子殿下,张大人这边刚刚因为与英王殿下发生冲突被外放,那边如果英王就出事暴毙,恐怕您或是张大人在皇上那里就很难脱得了干系。您看是不是在等一段时间。等这阵子风头过去在行动。英王现在身边即没有什么高手,宫中和朝中也没有什么依仗。只要风头过了,什么时候要他的命,还不是太子吩咐的一句话。至于现在,在下几人以为还是在等等为好。”几个心腹听到太子的吩咐之后,对望了一眼,都觉得现在这个时候,并不是出手的最好时机。

“孤说过了,孤现在没有耐性在等下去了。你们有什么好担心的,英王不过一个跳梁小丑而已。难道你们认为父皇不过就是破例去了一次英王府,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对他这个淮阳余孽的态度?”

“当年那位淮阳郡王大杀宗室。天下的宗室无不对其恨之入骨,宗室中想杀他这个淮阳余孽的人不在少数。只要没有被父皇抓到证据,父皇也不会对孤如何。孤这个太子在父皇心目中的地位虽不如往昔,但又岂是他这个淮阳余孽可以相比的。若是被抓到证据,你们孤还要你们干什么吗?好了,孤意已决,你们不要在多言了。”

几个心腹虽然极为不赞同现在就对英王下手,但是见到太子心意以决,都不敢在多说什么了。否则一旦引起太子心中生疑,那么倒霉的就只能是自己。作为跟随太子多年的心腹,他们对这位太子爷的为人可是清楚的很。若是太子真的对自己产生疑心,自己恐怕连一个善终都很难。刚刚的那位张大人不就是前车之鉴吗?那几个名义上是保护,实则监视的人,在必要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变成催命符。

见到几个心腹不在说话,太子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这翻话,早就落到有心人的耳中。在听完太子下完这道命令之后,在这间屋子外边有一个一直在偷听屋内谈话的人,异常诡异的笑了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