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春雷(八)(1 / 2)

兴唐 午后方晴 0 字 2021-07-14

 周兴很快就将狄仁杰的话禀报了武则天。</p>

武则天听了十分不开心,你还想怎么着,我都让你做了纳言。难道你还想拥有裴炎那样的实权?</p>

又使她想起当初狄仁杰逾权审许敬宗案,带给自己的尴尬,还有与朱敬则查明崇俨案,导致丈夫的禅让,若不是失去这份大义,自己何来如此被动。就是长子生死不明,负着这份大义,她在洛阳依然如坐针毡。</p>

怒色从眼中一闪,寻刻消失。</p>

对付狄仁杰,她有办法。当年他替儿子做事,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窟窿,只要将这个窟窿挖开,秋仁杰死无葬身之地。但暂时不能动,狄仁杰本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身后,还有青海诸将,刘仁轨。</p>

这才是她最忌惮的。</p>

仅是眨眼之间,将利害关系理清楚,武则天说道:”仁杰忠诚,哀家很是心许。”</p>

难道我告这一状,告错了?周兴听后,心中十分不解。</p>

不摸清楚太后的心意,自己行事那么就困难了。</p>

这厮,还想凭他的能力,将武则天的心意摸清楚。</p>

武则天也知道他的能力,安慰地说了一句:”你的忠诚,哀家也心许。”</p>

话音一转,又说道:”你去将徐敬业案卷宗拿给哀家看一看。”</p>

兴退下去:过了好一会儿,抱来一叠厚厚的卷宗。李首成接过来,递到帘后。武则天一张张地翻看。终于明白为什么秋仁杰动怒的原因。</p>

不能不承认周兴很有狱吏之能,短短的十几天时光,居然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刑讯出洛阳那么多对她不满的士兵,百姓,与低层官吏。</p>

有的是说了许多过激的话,到处盅惑人心若是不处理,洛阳乃是国家根本一旦动荡,后果不堪设想。可有许多人,却是因为对长子忠诚,被周兴拍自己马屁,强制性的牵扯进去。这些人中除了少数外,大多数只是默默规望,或者敢怒不敢言。也被周兴当作逆党判决了。</p>

不过武则天又注意了一点。抓了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可中间除了有怨言的人还有忠于儿子的人外,并没有裴炎与程务挺的党羽了,但武则天没有怪罪。裴炎与程务挺的力量,还不是眼前这个小狱吏所能开罪的。</p>

放下了卷宗,平静地说道:”徐敬业案,到此为止。””是臣做错了吗?”周兴小心地问了一句。”你没有做错,是哀家不想伤害更多的人,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p>

这几句话,武则天只有一小半是真的。对周兴是很欣赏,想要守住这个家得需要一只很凶恶的看门狗。周兴就是这只看门狗的最佳人选。</p>

但武则天冷静地认识到,前段时间步子跨得略大了一点。这时要收一收,将局面稳定下来。况且周兴已杀了许多人给予某些人足够的震撼,不需要再杀了。以免物极必反。</p>

这时候也不能杀儿子的人过多。以免落得更多的把柄,防止儿子还活在世间呢。尽管这种可能性越来越缈茫。自己不是去年与今年春天,那时候自己有丈夫的遗诏,又没有做什么事儿子就是顺利回到东都,也不能将自己怎么样。但自下半年起,为了加快掌控权利,自己跨出了几大步,儿子一旦出现局面对自己很不利的。</p>

包括留下狄仁杰,都是为了留一条后路。</p>

儿子若是死了,自己主要敌人,不是儿子的党羽,而是裴炎与程务挺。一个在大臣中有着巨大的声望与号召力,一个掌控着羽林军,这才是让她未来最寝食不安的。</p>

</p>

狄仁杰无意中说了一句话,居然少死了许多人。</p>

这是秋仁杰没有想到的。</p>

东都局势渐渐稳定。这时,来了一行客人。</p>

吐蕃的使者前来议和:</p>

武则天听到后,想都没有想,说道:”他们害我儿生死不明,还有胆量前来议和。对他们说,要战就战,想议和,万万不能。”</p>

这一次,几乎得到满朝大臣的支持。</p>

已经给了他们机会,就差一点准备和亲了,可是吐蕃人最后做出什么事了?这才是一群永远喂不饱的狼,比突厥人更可恶。</p>

特别一些对李唐政权仍怀有旧情的大臣,更是对吐蕃人咬牙切齿。</p>

使者被灰溜溜地赶了回去。到了青海,李威同听后,对黑齿常之说道:”母后用心不纯啊。”</p>

黑齿常之只是嘿然一笑。做来做去的,就是针对太后的,可他是臣子,不敢明说出来。</p>

李威又说道:”你派人将他们请过来。”</p>

母亲做的用意,无非是想激怒吐蕃人,让吐蕃人再次攻击,好让青海与西域将士两败俱伤。母亲的性格亦是如此,她也许喜欢人才,可这个人才就象她昔日驯马一样,要为她所用,她才会珍惜。若不为她所用,宁肯用匕首杀死,也不能让他桀骜不驯,不听话。</p>

也许母亲知道国家需要看海诸位将才,可这些将才对她不忠心,她也不会爱惜了。</p>

李威想法也有些偏激。武则天这样做,不仅是这个原因,还有做一个表态,另外她也不喜欢对外族采取妥协的政策。所以历史百败百战,直到晚年后,看到国家困窘了,才向默啜妥协。</p>

吐蕃的使者带了进来</p>

李威一身平民装扮,没有想起来。</p>

让他坐下来,李威说道:”朕听说你们吐蕃想要与我们唐朝议和?””朕?”吐蕃这个使者手中的茶杯一下掉在地,发出一声清脆的碎响,吓着了。”你想什么?难道你真以为朕的手下败将,你们吐蕃的大论,能使朕生死不明?”</p>

那也未必,好象每一次作战,你吃的苦头更大。但不敢说,也知道唐朝皇帝无赖的打法,稳打稳扎耗死你。谁叫人家国家强大呢。不过转眼就想到另一个问题,敢情这个皇帝是假的生死不明啊。一想就明白了是他使的阴谋诡计,原来唐朝的这趟水,比吐蕃还在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