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多尔衮其人 五(2 / 2)

问题就在这里,孝端这时已经嫁给皇太极十一年,一个孩子也生不出。。这在古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犯了七出之条,搞不好要被休的啊!当然皇太极不会休她,还是一句话,孝端的背后是科尔沁蒙古,但是孝端本人却很烦恼。想来想去她想出这个主意,亲上加亲,把自己的亲侄女孝庄也嫁给皇太极。将来生出个一男半女,还是科尔沁的血统。于是为了科尔沁的利益,孝庄来到辽阳,年仅十三岁,嫁给了足可以做自己父亲的姑父,整整比她大二十岁的皇太极。。

两年后,皇太极夺得大位,正式登极称汗,年号天聪,这时都城已经从辽阳迁到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

一开始盛京皇宫的规模并不大,院落狭小拥挤。四年后,皇太极才下令扩建盛京,包括整修宫城。

也许有人会问,你不是在分析多尔衮跟孝庄的情事吗?怎么说到扩建盛京去了?但是我觉得,如果说多尔衮开始注意到孝庄,他们之后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正是从宫城说起。。

孝庄和多尔衮年龄相仿。当时情况下,一个出于政治联姻目的嫁给了自己的姑父,也许连结婚是怎么回事都搞不清楚,远离家乡亲人心情肯定非常不好。一个父亲刚死、母亲又被逼死,整天闷闷不乐。孝端是个温柔贤淑的女人,丈夫皇太极这时正忙着摆布另外三大贝勒,准备把权利进一步巩固,根本没时间来管这些大孩子——即便这时孝庄已经嫁给皇太极,肯定皇太极对这么小的女孩应个景就算数,也不会放在心上。。

于是我们可以猜想,年近三十的孝端自己没有孩子,而多尔衮和多铎只有十来岁,又刚刚失去母亲,惶惶不可终日。这位贤惠的女人就担当起了临时幼儿园园长职务,照料两兄弟的起居,包括嫁过来的本家侄女孝庄。

盛京宫城规模很小,地方拥挤,大家都住在一起。女真人又不像南边汉人一样爱搞什么男女大防的东西,而且都是十岁出头的大孩子。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要说有什么情缘产生,多半也是从这里开始。但问题是,这真的是情缘还是一种稍微超越界限的友谊?

我还是觉得这是一种稍微超越界限的友谊,这是在大家拥有共同的伤心背景及同一个女人无微不至的疼爱照料下而产生的一种近乎盟友的友谊。这种友谊维持多年,直到顺治六年,那位贤惠的女人——孝端后病死在北京慈宁宫中。

由此就可以戳破明末诗人张煌言那四句诗——其实慈宁宫一直是孝端的居所!不是孝庄的居所!又何来“慈宁宫里烂盈门”呢?

孝庄当时居住在紫禁城哪处宫殿我暂时找不到可以正式引用的史料,但据说是在前明太子居所的承乾宫。我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前文有叙,李自成临撤出紫禁城时放了一把大火,烧毁了大半个紫禁城,清廷入关后,忙着打江山,修缮工作很缓慢。就算修好,正牌太后是孝端,她是孝庄的姑母,当然由她入住慈宁宫。而且以孝端的身份在那里震着,多尔衮和孝庄怎么可能会在她眼皮底下发生暧昧之事?

到此我可以推论,张煌言那四句诗大概是他不满清廷的故意诋毁之作。

也许有人会说,肯定是在孝端死了以后他们两人才发生暧昧之事。那么我继续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