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多尔衮其人 六(1 / 2)

 孝庄在崇德三年终于生下一个男孩,据说出生时红光冲天,香气缭绕不散。他就是后来的顺治帝福临。这时孝庄已经二十八岁,距离她嫁给皇太极已经过了整整十五年。

这十五年里发生了许多大事。皇太极即汗位;扳倒了三大贝勒;得到多尔衮所献的元代传国玉玺之后,改元崇德,正式宣布即帝位。盛京扩建,分封后妃。中宫皇后当然就是孝端,而当时还有四位皇妃。永福宫庄妃——后来的孝庄排在最末,第一位是关雎宫宸妃,第二是麟趾宫贵妃,第三位是衍庆宫淑妃,最后才是永福宫庄妃。这十三年里,多尔衮东征西讨,大半时间不在盛京。大清越来越强大。可是深宫里的女人,基本跟外界任何事情无关,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便是替皇帝生儿育女,把皇族血脉发扬光大。。

孝端终于有了自己的骨肉,可是她要么不生,一生却连生三个女儿。女儿不能继承皇位,因此毫无意义。但与此同时,孝庄也是连连有喜。十年里也是连着生下三个女儿,福临是她的第四个孩子。这三位公主分别是皇太极的第四、五、七女,后来都一一长大,招了自己的额驸。

孝端对这位也算是科尔沁血脉、说不清什么辈份、自己侄女的儿子、自己丈夫的儿子喜爱得跟亲生的一样——因为她自己没有儿子,眼看年龄大了也不可能再生得出来。而且多年后宫生涯,这位侄女始终坚定地站在自己身边,对长辈温顺有礼,从不参与后宫争风吃醋那一套。哪怕被自己的亲姐姐——皇太极第一宠妃关雎宫宸妃挤兑来挤兑去,依然恭谨有礼。。孝端当然非常满意,对这位小辈也是关怀备至。

于是我们可以猜想,在皇太极忽然去世后,多年前的联盟此时终于发挥作用。福临能够登上皇位,这位孝端后的作用肯定非常大。前面已经说明,孝端把福临当成自己亲生的儿子一般。她当然希望自己侄女的儿子、差不多自己亲手带大的福临登上皇位。我们可以猜测,多尔衮在母亲去世后,也许无形中把这位女人当成自己母亲的化身。而孝端后的的确确是位非常贤德的女人,连皇太极都一直对她敬重有加。她的话对多尔衮十分有分量,并不是猜测中的多尔衮跟孝庄有所暧昧,才把她的儿子推上皇位。

试想,一位连生四个孩子的女人,就算她曾经国色天香,可那时都已经三十三岁了,肯定姿色大减。。而多尔衮连年征战,收取美女大把,难道还会对这样一位半老徐娘念念不忘?估计还是友谊,是当初在孝端后的照料下大家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所产生的盟友之情。即便当初可能两小无猜、有什么苗头,但早就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

多年前的联盟终于产生效果,顺治、孝端和孝庄正式入主紫禁城。

本文黄石原创,请登陆17k,支持正版阅读

孝端死于顺治六年。如果说因为这位姑母在,所以多尔衮和孝庄不好意思混在一起。孝端现在终于撒手尘寰,多尔衮和孝庄都已年近四十,时日无多,该可以大明大方续旧情了吧——如果有旧情的话。。

可是史载多尔衮的王妃这年十二月才刚刚去世。也就是说,多尔衮是有正妃的,如果孝庄要嫁给他,这位王妃一直存在,他们俩将置她于何地?何况这位王妃也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说来说去还是沾亲带故。

这时多尔衮已经位极人臣,尊号为皇父摄政王,见皇帝可以不用下跪行礼。他已经站在了权利的顶峰,已经升无可升,除非再进一步成为皇帝。也许正是有人看出这点,试探拍马,提出反正多尔衮王妃已死,如果娶了太后孝庄,那多尔衮不是名正言顺的成了真正的皇父吗?

于是有了那道野史所载是钱谦益所撰的表章。我们再仔细看看那道表章:

朕以冲龄践祚,定鼎燕京,表正万方,廓清四海。。藐躬凉德,曷克臻斯?幸内禀圣母皇太后训迪之贤,外仗皇叔摄政王匡扶之力;一心一德,斯能奠此丕基。顾念皇太后自皇考宾天之后,攀龙髯而望帝,未免伤心;和熊胆以教儿,难开笑口。

幸以摄政王托股肱之任,寄心腹之司;宠沐慈恩,优承懿眷。

功成逐鹿,抒赤胆以推诚;望重扬鹰,掬丹心而辅翼。金縢靖乱,立姬公负扆之勋;铁券酬庸,令邱嫂轑羹之怨。借此观胪萱室,用纾别鹄之悲;从教喜溢椒宫,免唱离鸾之曲。与使守经执礼,如何通变行权?既全夫夫妇妇之伦,益慰长长亲亲之念。呜呼!礼经具在,不废再醮之文;家法相沿,讵有重婚之律?圣人何妨达节,大孝尤贵顺亲。。朕之苦衷,当为天下臣民所共谅。其大婚仪典,着礼部核议奏闻,候朕施行。钦此。

不用我说,大家就可以看出破绽,首先对多尔衮的称呼是“皇叔摄政王”。要知道在顺治五年,多尔衮的尊号就已经是“皇父摄政王”,这里却称呼“皇叔摄政王”,这是一大破绽。如果这道表章是多尔衮上尊号为“皇父摄政王”之前,那么在孝端没死、多尔衮的正妃博尔济吉特氏也没死的情况下,孝庄就已经公然准备下嫁多尔衮,这可能吗?

再者,措辞实在很无耻,通篇就像嘲讽搞笑,一点不具备政治味道。尤其那两句“既全夫夫妇妇之伦,益慰长长亲亲之念。”这两句把皇太极置于何地?娶他的遗孀以慰他的在天之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