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面对敌(2 / 2)

诸葛亮见刘封态度还算不错,心中也宽慰不少,说实话自己一向看人很准,但有时候真的看不透刘封这个人,甚至觉得他往往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从刘封神态和行为当中找不到一点乖戾和其他不轨的迹象,而且刘封似乎对权利也不是很看重,这点从他平时的言行就能看出来,即使是行军打仗,也没有统兵**,只要能胜利,便能看到他发自内心的喜悦!却不知刘封追求的正是在这些精心策划之后取得胜利时的乐趣,也许对于诸葛亮这些人来说,他们无法理解一个穿越者在和自己的偶像一起征战时的那种惬意和舒畅,至于谁领兵,倒是不那么重要了!</p>

正当两人闲谈的时候,突然一个黑衣人闪身而进,正是如今马谡率领的情报系统的人,见两人忙跪地说道:“魏国境内有外寇入侵!”</p>

“哦!”诸葛亮皱皱眉,拿过书信在灯下拆开!</p>

那人早就无声无息的消失了,看来真是训练有素,刘封自己也觉得很满意!</p>

片刻诸葛亮笑道:“真正考验曹睿的时刻到了!”</p>

刘封不解道:“老师此言何意?”</p>

诸葛亮将书信递给刘封:“东吴窥视寿春,如今又多出来个倭寇,这下我们便不用担心司马懿对长安的觊觎之心了!”</p>

“妈的,又是小日本!”刘封看着信不由说出脏话!</p>

诸葛亮倒是怔了一下,随即问道:“倭寇并未曾骚扰到我境内,尚尹何故生气?而且那个什么本是什么东西?”</p>

刘封回过神来,将书信揉成一团:“是小日本,这些倭寇在东海的一个小岛上,自称为日本国,夜郎自大!”</p>

诸葛亮眼神一变,顿时来了兴趣:“我博览群书,也知道古代就有倭寇入侵之事,却不曾像你了解的这般清楚,你是从何处得知?”</p>

刘封顿时明白自己又超前了,只好说道:“这也是我小时候听人所说,东海之中有一座岛,叫东瀛岛,正是他们立足之地!我宁可信其有,否则为何倭寇一次除尽,过不了多久又会出现,他们定有修生养息之所!”</p>

诸葛亮点头道:“也有些道理,但倭寇入侵,对我军大为有利,正好乐得鹬蚌相争!”</p>

刘封摇头道:“老师,我有一言不吐不快!”</p>

诸葛亮笑道:“有什么想法你就说出来!”</p>

刘封起身看着窗外的星空:“如今虽然天下三分,但不论是我蜀国、魏国还是东吴,都是大汉的子民,无论我等如何争执,都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我们失败了,曹魏的天下也是大汉的天下,子民还是大汉的子民,都是炎黄子孙!但这些倭寇却是外来之族,怎能容他在我中华大地上嚣张跋扈?”</p>

诸葛亮闻言吃惊的看着刘封半晌不语,这对他的思想无疑也是一种冲击,刘封的这个想法的境界可是高了很多,眼光的长远性就更不用说了!</p>

刘封也知道诸葛亮需要自己判断一段时间,但对他这种聪明人来说,不需要说多少他定然能想通其中的关键!</p>

果然诸葛亮旋即点头称赞道:“没想到你的眼光竟然如此长远,连我也深感不如!那以眼下的情况来看,该如何应付?”</p>

刘封想了想说道:“如今我们顺利拿下长安以西之地,征战一年有余,也需要重新整顿,让国力恢复,雍凉二州的经济也需要慢慢发展,所以两三年之内不宜征伐!”</p>

诸葛亮点头道:“你此言甚合我意,但倭寇之事呢?”显然他对刘封对倭寇的态度很感兴趣!</p>

刘封咬了咬牙:“帮助曹睿击退倭寇!”</p>

诸葛亮皱眉道:“倭寇远在东海,只怕我军不能前去!”</p>

刘封转身说道:“派兵倒也不必!但一定要让曹睿相信我们是真心合作,让其在东边作战的时候无后顾之忧!只要司马懿亲往,定能叫倭寇有来无回!”</p>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答道:“尚尹的意思是物资支援?”</p>

刘封点头道:“首先和曹睿商定停战协议,然后再送些物资支援!”</p>

诸葛亮思索了一下也表示同意:“我看此事可行,对曹睿可谓是有利无害,他定然答应!”</p>

刘封狠狠的拍了一下柱子:“哼,这些小日本,先让他们得意几天,终有一天我不仅要统一中原,还要率军踏平东瀛岛,让他们以后再也没有机会骚扰中原!”</p>

诸葛亮看着刘封背影暗自点头,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倭寇竟然激起了刘封从不曾看到的霸气!</p>

诸葛亮又说道:“此事说来也不算小,你看该遣何人为使?”</p>

刘封转身道:“这次我要亲自前去!”</p>

诸葛亮闻言惊道:“万万不可,你贵为摄政王,怎能亲身涉险?”</p>

刘封笑道:“老师无需担忧,首先派别人去恐怕说不清楚这其中道理,曹睿自然也就不会相信,再次我亲自去更显得我们有诚意!”</p>

诸葛亮还是有些担忧:“只怕曹魏虎狼之心,不能理解你的一片苦心!”</p>

刘封道:“老师放心,此时曹睿定然是焦头烂额,若是听到我们愿意和谈,求之不得,何况我们手中还有几个筹码可用!”</p>

诸葛亮恍然道:“你的意思是夏侯懋和张颌等人?”</p>

刘封点头道:“夏侯懋乃是当朝驸马,张颌又是曹操当年的得力助手,这两人定然没有归降之心,杀之无益,反而会让天下人笑话,本来就是要放回的,这次做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刘封见诸葛亮还在犹豫,又说道:“当年老师孤身到东吴说服孙权,才有赤壁之战,如今我做学生的不也应当继承老师的风范吗?”</p>

诸葛亮闻言无奈的笑道:“当年也是为报先帝知遇之恩,既然你已经想好了对策,那就按你说的办!”</p>

第一次在重大事件上诸葛亮支持了刘封,也承认了刘封想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