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章、刹那千年(2 / 2)

地师 徐公子胜治 6194 字 2019-09-05

打开第一页游方的心神就完全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了一页一页不紧不慢很从容的往后翻度控制的相当好。这本书确实只能看一遍因为打开之后它就以一种肉眼可见的度迅的腐朽就似一片片树叶以飞快的度穿过秋天枯萎越过冬天凋残到达来年化为春泥。

前面的书页最先打开朽化的度也最快等看完最后一页游方已经不必把书合上过了不一会儿整本书已经化为一堆枯黄黑的碎末在桌子上出一股陈腐的气息。游方暗道一声侥幸刘黎的手段果然很绝幸亏自己做了充足的准备才能从容的把这本秘籍看完假如随随便便的打开恐怕连翻都翻不到最后拿数码相机拍照都来不及。

眼前的景象非常类似考古掘者所遇到的最为极端的“时间沙漏”现象在封存的古墓中取出的东西当时完好无损但很快就腐朽损坏了就似弹指间突然闪过了千年。但刘黎写的这两本秘籍绝对是崭新的不可能是什么古物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游方打开黄绸时灵觉也有自然的感应这本书中渗透了浓郁的阴气甚至比他背包里那把剑的阴气还要重所不同的是此阴气浮移而不凝炼打开之后散的非常快。难道这就是考古学者们理解与克服的“时间沙漏”现象的原理吗?

吴老曾经专门与游方探讨过这种现象按照学术界一般的观点古代物品得以完好的保存主要是因为环境中有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没有光照辐射、缺氧或隔绝空气。但不论是科学还是迷信有一种现象无法回避这些东西一旦重见天日它们在埋藏中被抹去的岁月痕迹会迅呈现。

最流行的解释是快氧化但仅仅从避免氧化的角度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古代以五谷祭祀很流行不少古墓中曾现保存完好的古代粮食刚出土时新鲜的简直可以拿去做饭但几分钟内就会化为焦炭状的粉末。如果把它们放入充满惰性气体的封闭容器内氧化的度可能会延缓但时间沙漏现象同样存在。这些粮食会在容器内自然脱水、纤维化、分解碎裂、最后仍然保存不了原貌。

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这样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有些珍贵的文物也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可是很难解释这种机缘不同的情况难以重复不同材质的也不一样。游方则向吴老解释了材质方面的原因并不以现代化学理论而是传统风水玄学中的五行理论。

五行属木的器物本身就是秉生气所成形被阴气封存一旦重见天日再被阳气一冲生气迅流失腐朽的度也最快。陕西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一支唐代檀香木柄双耳六环锡杖就生了这种状况手柄部分没有保存下来。

至于五行属金的器物被阴气封存之后情况类似被外界环境中的阳气所冲它们也会快的腐朽就像弹指间走完了整个埋藏的时间根据材质的不同损毁的情况也不同但大多比五行属木的器物缓和的多例如黄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哪怕千年也不变所以就算经历了这个过程也能完好的保存。

至于五行属土的器物最特别它们不怕被阳气冲但是在阴气封存的环境中却有一种奇异的“退火”现象。最典型的是陶器有经验的考古工作者都知道打开一个阴暗的古墓现里面有陶器比如说唐三彩不能在第一时间直接用手拿起来因为当时的器物可能很软甚至一捏就碎了。

吴老就碰到过这种现象有一次进入墓室掘现场旁边的考古队员伸手去碰一个陶俑结果手指直接捅进了陶俑器物软的就像没有烧制的湿泥一般。假如碰见这种情况说明这间墓室封存的情况非常好时间也相当久远了。

处理“退火”的办法就是尽量不要去碰等待墓室中空气流通外界阳气逐渐渗入陶器会重新变硬这在册门的术语叫作“回火还阳”。有的盗墓贼不懂这些因此在盗墓过程中无意间损毁了很多珍贵器物。

更有意思的是玉器它在阴气封存的环境下表面也会变软过程比陶器慢也不是那么明显。例如和田玉在通常情况下的硬度很高普通的刀是锉不动的但如果是从封存多年的古墓中拿出来的用小刀一划很可能像划桌面一样留下明显的刻痕这就说明此玉在埋藏中“退火”了。

玉器在自然环境中“回火还阳”的度很慢要想加快可以用册门“水火齐攻”的办法就是架一口大锅放上水点火煮它几天几夜就会恢复正常的硬度。这些现象不太好解释但也无所谓信不信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

回火还阳一类的办法虽然可以保护陶器一类的东西却保护不了很多陶器表面的彩绘同时古墓中其它器物也会损毁。因此现代考古工作者对很多已知的古代埋藏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就是原地封存打开之后还没有一种完全有效的保存器物手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吴晗、郭沫若等人的鼓动下国家开启了明万历帝定陵就是一个教训不少珍贵的文物没有完好的保存下来受当时教条的思想影响掘过程中很多“神秘”现象也没有记录。

游方与吴老的交流彼此都很有收获感触良多。他们只提到了五行中木、金、土三种属性的器物还有水、火两种属性怎么没说呢?因为水火无形中国人常说的一个指示代词叫“东西”而不叫“南北”因为东属木西属金有形之物而南属火北属水无形之相。

今天亲眼看见这本秘籍在眼前朽化为碎末游方又回忆起与吴老的探讨看来很多本该早已腐朽的器物得以保存千年原因恐怕就是被浓郁而静止的阴气渗透凝滞了生气。所谓“生气”在风水学中与单纯的阴气、阳气的概念不同它是指环境中一种生、成长、变化的灵性很辨证的包含从出生走向消亡的含义——这才是充满生机的概念。

当阴阳隔绝不再变化生气也会凝滞。这既是很多器物得以长久保存的原因也是它们重见天日之后快腐朽的原因两者居然是一致的至少可以在风水玄学理论上得到解释姑且不去追究这种解释是否真的有科学道理。

书里书外都是学问呐!除了秘籍上所记录的锻炼灵觉之法就连打开秘籍这个过程有心人也能学到不少东西比如游方就想通了以前思考的很多问题只可惜不能再与吴屏东老先生交流探讨了。

**

ps:《地师》下周页强推走过路过的书友请您多留几张推荐票利用这个机会尽量冲一回页周总榜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