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劝降徐荣(1 / 2)

 安邑经过数年不停的修缮加固,早已经犹如铁壁一般,曹操难在短时间里将安邑攻破,而陈宫,徐晃也是人杰,守城也是绰绰有余,卫宁在这样的微妙的情况下介入战场,无疑,正是击中了曹操的软肋。

比之夏侯渊就在眼前阻挡他打通前往安邑的道路,而卫宁三万大军的态度却反而成了徐荣大军存亡的关键。

不得不说郭嘉选择出兵的时机恰到妙处。本来凶猛无比,使北并军退避三舍的徐荣西凉军团,已经被夏侯渊好死不死的拖成了弱兵,而同样,夏侯渊的伤亡同样惨重,两虎相争,对于卫宁三万南下的兵马来说,障碍却是几乎被扫干净了。

而徐荣斟酌卫宁态度的时候,一封来自北方的书帛带到,却让徐荣内心的天平微微倾向了卫宁。

是的,卫宁虽然被河东视作“逆贼”,但在这个时候,卫宁在大义上已经还是属于杨奉治下,而他徐荣同样也是隶属杨奉,那么投奔卫宁,也并不失气节。

既能保全那残存不多的气节,又能保全手中儿郎的性命,何乐而不为呢?

一如同郭嘉所料,劝降徐荣,根本就不用太多的顾虑。以他所选的进兵之时,掐准了最佳的时间,不花一兵一卒,既可轻而易举的扫除南下的障碍,还能得到一个善战名将与一万多的悍勇之兵,这样的买卖何其丰厚。

唯一需要做的,便是将晋阳本来不多的存量分担一部分出来而已。但这又有什么值得吝啬?河东大粮仓便近在咫尺,能驱走曹操,占领安邑,还怕养活不了这区区数万大军?

六日的时间,卫宁出兵的消息,几乎是与夏侯渊被击溃一同送达到安邑城外曹操的中军大帐。

短暂的错愕之后,却是捶胸顿足的苦笑。

看着自己案几上墨迹还未干涸的劝降文书,曹操苦涩的将其揉做一团,弃于地上。

一万兵马如同坚守不出,要挡住徐荣的进攻并非不可能,但倘若在加上另外一只悍勇的军队,却是另外一番话了。

曹操本来异常满意夏侯渊的沉稳,而本来的意思也正是想趁着徐荣大军缺粮而无战心的时候,送上这卷劝降书。

而显然,这卷书帛已成废纸,他掐算的时机,却始终慢了郭嘉半拍。

就是对时机的拿捏好坏,却让他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