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劝降徐荣(2 / 2)

面对这样的局势,曹操帐下的谋士团体,也觉得颇为措手不及,明明卫宁的家眷还在曹军手中,而他又素来与杨奉有隙,为何竟然如此摆出如此大忠之态而援救杨奉?

戏志才在短暂的错愕之后,却实在猜不透,卫宁到底有何依仗能够不顾家小安危起兵南下,但这些并不是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他能够应对现在摆放在曹操面前的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上中下三策,要嘛放弃安邑,避开北方军的兵锋,而退守恒城,大阳一线,消化已夺地盘,等卫宁与杨奉之间的矛盾再出现不可调和的时候,再卷土重来,要嘛放弃安邑,起大军,趁着卫宁远道而来,徐荣兵马还未恢复战力的时候,彻底击溃他们,又或者鼓足全军战力,不计死伤,不计任何代价拿下安邑,借城高池深的防御,拖垮本来粮秣不多的北方援军。

上策求稳妥,行此计能够避开卫宁与杨奉合流之后军队的庞大数量,但所需要的,却是曹操最不愿意等待的时间。下策求险博,倘若不能在卫宁彻底袭击到曹军侧翼的时候攻下安邑,那么面临的必然便是里应外合的夹攻,灾难般的不利局面。而中策,不急不缓,最为保守,也符合兵家分而击之的道理。但,却会给安邑军足够的喘息时间,而又将面临城中守军不顾一切的反扑。

曹操在戏志才三策之间来回踌躇,事实上,他心中已有定论,生性多疑,却早考虑到了另外一个方面。

到底卫宁有什么依仗,使得他竟然挥兵南下。是否有什么计策能够取回家眷,又或者是否真的是忠孝不两全的壮士断腕,甚至是野心作祟,为了夺得河东这块地盘而情愿放弃亲情?

箕关早已经派遣了李典亲自把守,李典生性沉稳干练,乃是不可多得的善守之人。曹操踌躇许久,太行山地势陡峭,猛兽峭壁不可胜数,难以容大军行进,唯一的门户箕关更是天险一座,曹操想了许久也不认为卫宁有能力攻打河内。

想不出卫宁所为如何,曹操也只能将心思放在如今的局面之上。河东他自然是不肯放弃,而将自己放在危险之地他也同样不愿看到。

自然,选的还是中策。以曹仁为主将,分兵一万兵马屯扎安邑城外,自领三万大军北上击溃卫宁大军。

而同时,曹操不放心河内安全,又遣夏侯渊领了溃败回来的几千人马星夜赶往河内,既为防范,又为修养。

五日之后,当曹操大军逼进端氏的时候,迎在他面前的,正是卫宁并徐荣的四万大军!

大战一触即,却让曹操异常惊怒的消息又再一次传来。

河内竟然被卫宁所攻破!

可怜的夏侯渊,在阻挡端氏与安邑之间的道路,被徐荣这头猛虎不停的狂攻硬打,早就心疲力竭,好不容易能够扛过徐荣余锋,本以为任务已经完成,可以喘一口气来,却偏偏被更北面的卫宁骤然杀入,而彻底的兵败如山倒。

曹操并不怪罪于他,而让他率领剩余残部返回河内修养,上万人的队伍,只剩下三千伤兵,还被调到后方休整,夏侯渊本来肚子里还憋着一股气。可气没处,三千伤兵才出箕关向河内而走,半道又杀出一支彪悍之极的骑兵。

天见可怜,夏侯渊可是从来没有这么窝囊过。甚至面对那领军大将,白马银枪的家伙,夏侯渊几乎一眼就认出了那匹神骏的骕骦宝马,可自己手下一群残兵,又伤疲交煎,哪里还是赵云对手,险些就被生擒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