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启窍(2 / 2)

列妖图 蜕茧 0 字 2021-10-17

暮鸿无奈,胸膛之处的确有一团烛火的纹路,但那青铜灯盏究竟去了何处,暮鸿却是不知。

“总不能让我掏心掏肺,刨开胸膛找那灯盏在哪。”

暮鸿见那老僧目光冷冽,只是在他望去之时,多出些许悲苦与慈悲,便莫名厌恶,平日里不见这些释宗老僧有什么渡化举动,只是静坐参禅,不曾想参禅几十载,依旧免不了心中贪欲。

“见过释宗高人,倒是对什么妖邪有了期待,不知可也是这般虚伪。”

夜深时分,暮鸿已回禅房,不枯禅众多古寺之外,有一青瓦小筑,为俗世弟子或是外来僧人所居之处,自初唐释宗分裂来,此处已成寂静地,平日除却人影之外,再无其他动静。

与暮鸿所料一般,禅房中平日所能见到的白粥与馒头都已不见,尤是那原本带来温暖的一盏烛火,也被人端走,此时禅房内一片黑暗,唯有明月与星辰之光落入禅房内,带来些许清明。

“天地公平,好在日月星辰的光辉不曾有分毫贪欲,不会因一盏灯火将明月光藏住。”

暮鸿苦笑,倒是颇有几分感触,他将床褥拖至明月照耀出,沐浴清冷月色而沉眠,四周隐有骚动,这身影倒是一动不动,浑然无半分察觉的模样。

“天不吃饭自然就范了,用这块破布蒙了纱窗四角,让日月星辰的光辉都透不进来。”

夜深至极,有人低语传来,暮鸿耳聪目明,已是听出这是禅房另外几位外来杂物僧人的言语,他心中一惊,见那清冷月光竟骤然消失,四方天窗外有一道魁梧身躯,他手中不知捏着何物,将四方纱窗全都覆盖。

“要让他就范未必要用武力,日不给粥饭算是断其气力,等到四肢无力的时候,自然意志薄弱,再加上这四周漆黑一片的禅房,空间又极为狭小,不出几日,他必定神智崩溃。”

禅房外传来低语之声,其叵测呢喃,让人心惊肉跳,暮鸿心中一阵怒火,平日与那禅房几位外来僧人虽无交集,但也无仇怨,却不知为何此时如此狠毒,要将他活活熬死。

当这少年刚欲起身之时,一股莫大困倦之意却忽然袭来,耳畔之处仿佛有无数瞌睡虫鼾声作响,让他四肢发软,只是跌落在被褥之上。

禅房外两道身影似是听到其中异动,其中一瘦僧面容猛然狰狞,低声道:“这小子莫不是听见了,既然不枯禅那老和尚说过了手段随意,只要莫玷污了释宗圣地便可,不如进去毒打他一顿。”

“大可不必,若是听到则更好,给这小子十个胆子也不敢走出来找佛爷晦气,加之天气阴寒,若是强忍怒气,说不定隔日便大病一场,那个时候可得不偿失。”

瘦僧身边一魁梧身影低语,声音竟无形放大了几分,他眼中若有算计,若是暮鸿听见了二人低语,此时还不出来,势必在等待时机,不如以言语激怒他,让他自投罗网。

那瘦僧心领神会,旋即与那魁梧之人言辞嘲弄,约莫一炷香的时间,这禅房之中依旧沉寂,并无半分声响,这才停下。

“看来是睡着了,也好,这天气阴冷,无热粥暖身,身困体乏,再又是四面无光,若非修行有成的释宗弟子,绝非一般人能忍受。”

清冷月色下,那魁梧身躯露出一张福态面容,这竟是一位灰色僧袍加身的沙弥,慈眉善目,言语温和。

那眸中若有禅意,泛点点涟漪,若佛前荷叶遇雨,已非寻常人相。

“此番事了,拜入不枯禅的任一古寺估计都有机会,今夜我们在此地守候,等到明日清晨那小子起身,一定神智模糊,届时好好羞辱他一番,好让他怒火攻心。”

这福态僧人盘膝而坐,手掌轻轻抚摸大地泥土,渐渐湿润感让他露出慈悲之相。

“初唐土壤肥沃,非是那西方贫瘠之地可比,说是释宗传承极致之处,却已荒凉寂寥,比起初唐僧人五福齐临的修行,那西方头陀早已不是我们该追求的禅与释。”

深邃低语中,禅房内已有阵阵鼾声。

寒意入骨,床褥也难抵御,至深夜极致时,更有一阵潮湿之感从禅房外缓缓蔓延而来,那本就不厚实的床褥竟若被冷水浸湿一般,散发着阴冷气息。

床褥之上,一道身影翻来拂去,始终难以入眠,但那双眸却似被某种力量死死桎梏,无法睁开,双耳之中更有鼾声传来,让他倦意不止。

直至那被褥溢出的阴冷之水打湿暮鸿衣衫时,这倦意似到了极大处,这身影沉沉睡去,身躯也因那阴冷水至而变得冰冷。

单薄衣衫之处,渐渐湿润,寒水如无形手掌,一直蔓延攀爬,勾住暮鸿咽喉。

这少年面容之上若结了一层冰霜,呼吸也渐渐微弱,禅房之外,那盘坐着的魁梧僧人嘴角浮现笑意,他手掌自泥土之上拿开,低语道:“差不多了,留他一线生机,以免玷污了初唐释宗圣地。”

见这西方释宗手段,身边的瘦僧一脸羡慕,却也不拘泥此处,毕竟是西方极乐土来初唐求法的高僧,与他这等山野强盗出身的假和尚,高明不知多少倍。

寒水褪去,若女子手掌般滑动,只是在蔓延至暮鸿胸膛之处时,那破旧衣衫下却有青色纹路闪烁,若小蛇蜿蜒前行,至极处无路可走时,蛇头之上一团火光乍现。

这火光起初若远星,闪烁不定,又如破庙之中的烛火,在风中摇曳,而后却似燃烧了暮鸿身躯一般,炽热光辉透过那密闭纱窗,仿佛一轮被黑布所包裹的烈日,从那边角之处溢出难言的光辉。

寒水在火光中被蒸干,那禅房外的福态僧人不曾防备,那一身灰色僧袍却无火自燃,他飞速起身,慈悲之色已是不见,若见厉鬼般惊恐,逃窜至远处,遥望那禅房,如一轮烈日自禅房内升起,恍惚之间,似一道身影在虚空中沉浮,这烈日一般的火光,竟是从这沉睡身影的口鼻耳眼等七窍中喷涌而出。